[發明專利]用Se納米晶制作CIS吸收層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46539.3 | 申請日: | 2012-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747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 發明(設計)人: | 陶斯祿;周春;趙偉明;付瑜;蔣一嵐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東莞有機發光顯示產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1B19/00 | 分類號: | C01B19/00;C01G15/00;H01L31/18;H01L31/03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 51124 | 代理人: | 梁鑫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se 納米 制作 cis 吸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屬于材料合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Se納米晶制作CIS太陽能電池吸收層的方法。
背景技術
環境污染和能源衰竭等問題與全球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上人類對可再生能源的不斷需求,這樣就促使人們致力于開發新的能源。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有著其它能源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合理利用好太陽能將是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長期發展戰略,太陽能電池的開發已成為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隨著光伏組件的廣泛使用,提高太陽能電池的轉換率、降低成本是目前光伏發電的主要問題。
CIS系材料指的是CuInS2、CuInSe2、CuIn(S,Se)2,均屬于直接帶隙半導體材料,禁帶寬度與太陽光譜匹配良好,具有轉化率高和穩定性好等特點,被公認為很有潛力的太陽能吸收層材料之一。
Hugh?W.Hillhouse,Qijie?Guo小組在Nano?Letters,2009.vol.9,No.3060-3065期刊上公開了一種制作CuInS2納米晶和制作CIS吸收膜層的方法:使用油胺作為溶劑,Cu.、In鹽、S元素作為反應物,Schlenk?line合成CIS納米晶;Se蒸汽中熱處理吸收膜層,其電池轉化率約為5%左右。近年來,使用油胺、乙二胺、二乙撐三胺等有機物作為溶劑合成出CIS納米晶的文獻不在少數,但由于合成過程中,需要在Se蒸汽中進行熱處理,反應溫度高、設備要求高、產率低等缺點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為了降低反應溫度,降低對設備的要求,降低生產成本,大規模獲得CIS原料,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新的用Se納米晶制作CIS吸收層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可大規模生產的用Se納米晶制作CIS太陽能電池吸收層的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用Se納米晶制作CIS吸收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合成CIS納米晶(即含Cu、In和S元素的納米晶):將CuCl2和InCl3置于容器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溶解,攪拌過程中滴入MAA,混合均勻后加入Na2S水溶液,然后加熱、保溫、冷卻、離心提純制得棕紅色CIS納米晶;
合成含Cu和S元素的納米晶:將CuCl2置于容器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溶解,攪拌過程中滴入MAA,混合均勻后加入Na2S水溶液,然后加熱、保溫、冷卻、離心提純制得棕黃色含Cu和S元素的納米晶;
合成含In和S元素的納米晶:將InCl3置于容器中,加入去離子水攪拌溶解,攪拌過程中滴入MAA,混合均勻后加入Na2S水溶液,然后加熱、保溫、冷卻、離心提純制得黃色含In和S元素的納米晶;
合成Se納米晶:將SeO2和阿拉伯樹膠溶于去離子水中,再加入抗壞血酸溶液,沉淀除去上清液制得紅色Se納米晶;
b、配置成膜原料:根據配置成膜原料的需要,選擇步驟a制得的CIS納米晶、含Cu和S元素的納米晶、含In和S元素的納米晶中的至少一種與Se納米晶混合,制得含Cu、In、S和Se納米晶的成膜原料;
c、熱處理制得CIS吸收層:將步驟b制得的成膜原料涂在經過親水處理的FTO玻璃基片上,低溫烘干定型,然后在惰性氣體保護下高溫熱處理使納米晶重結晶,制得致密的CIS吸收層。
所述阿拉伯樹膠是一種多糖,它的作用是將還原出的Se迅速的包裹起來,以防它們團聚,形成分散效果好的Se納米晶。
所述抗壞血酸是維生素C。
所述MAA是指硫代乙醇酸。
其中,上述方法步驟c中,所述低溫烘干是指在150℃溫度下除去成膜原料中易揮發的溶劑。
其中,上述方法步驟c中,所述高溫熱處理采用的溫度為500℃。
其中,上述方法合成CIS納米晶步驟中,CuCl2、InCl3和Na2S的配比為:Cu、In、S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2。
其中,上述方法合成含Cu和S元素的納米晶步驟中,CuCl2和Na2S的配比為:Cu、S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東莞有機發光顯示產業技術研究院,未經電子科技大學;東莞有機發光顯示產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653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