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粘豆包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43516.7 | 申請日: | 2012-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356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葛紅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天一生態農副產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1/105 | 分類號: | A23L1/105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偉晨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張偉 |
| 地址: | 15030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豆包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粘豆包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粘豆包是滿族傳統食品,具有上千年歷史,長期以來一直采用一成不變的方式生產,主要做法是:1.大黃米粘豆包:將大黃米、糯米分別粉成面,再將大黃米面、糯米面按1:1的比例混合均勻,然后發酵出酸味即可;2.粘玉米面豆包:將粘玉米發酵十天左右,磨成面漿,濾干水分后和面;3.?糯米面豆包:將糯米與大米按6:4的比例混在一起,泡上十天左右,磨成面漿和面。豆包餡子可用紅蕓豆,也可用紅小豆,將豆子煮熟制餡即可。用和好的面來包餡,粘豆包就制作好了,用這種傳統工藝制作出來的豆包,食用時口感酸,油炸時易崩。因其不易消化,不易多食。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粘豆包在食用時口感酸、油炸時易崩且不易消化的問題,本發明對粘豆包傳統配方及方法進行了改良,口感好,油炸時不會崩,多食不會傷脾胃。
所述目的是通過如下方案實現的:
一種粘豆包,包括面皮、包在面皮中的豆餡,面皮成分包括下面三種中的任意一種:
大黃米面和笨玉米馇子面的混合面,或者
粘玉米面,或者
糯米面和大米面的混合面,或者
糯米面和笨玉米馇子的混合面,
所述面中加入小米面和大豆面,所述小米面占其它干物質面的整體重量的比例為1/20~1/40,所述大豆面占其它干物質面的重量的比例為1/40~1/60,加水和面至不粘手即可。
所述大黃米面與笨玉米馇子面的質量比6:4,小米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質量比例為1/28~1/32,大豆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質量比例為1/48~1/52。
所述粘玉米面、小米面、大米面的重量比例為:32~38:0.8~1.2:0.5~0.9。
所述糯米面與大米面的質量比為6:4,小米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質量比例為1/30~1/34,大豆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質量比例為1/50~1/54。
所術糯米面與笨玉米馇子的質量比為6:4,小米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質量比例為1/30~1/35,大豆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質量比例為1/48~1/55。
一種粘豆包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A.選擇原料:
顆粒狀大黃米和笨玉米馇子,或者
顆粒狀粘玉米,或者
顆粒狀糯米和大米,
上述四組原料任選一種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10~30天;然后將米撈出,放入清水中沖洗5~7次;再將米放入水磨機中磨成水磨面漿,再裝入袋中,壓實,濾出水分;
B.將小米和大豆磨成粉面,加入A步驟所得壓好的面中,然后和面至不粘手;其中,小米與A步驟所選原料的重量比為1:20~1:40,大豆與A步驟所選原料的重量比為1:40~1:60;
C.制餡;
D.包團。
A步驟中,大黃米泡制時間為15~20天,笨玉米馇子的泡制時間為20~25天,粘玉米泡制時間為25天~30天。
本發明在原料中加入小米和大豆,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賴氨酸,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賴氨酸可以補充小米的不足,而且豆包不易消化,小米有防治消化不良的功效,加入小米可使豆包筋道,即沒有酸味,又油炸不崩。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一種粘豆包,包括面皮、包在面皮中的豆餡,所述面皮成分為下面三種中的一種:
1.大黃米面和笨玉米馇子面的混合面。
2.粘玉米面。
3.糯米面和大米面的混合面。
4.糯米面和笨玉米馇子的混合面。
在上面四組面中任選一種做為基礎原料,加入小米面和大豆面,小米面占基礎原料的整體重量比例為1/20~1/40,大豆面占基礎原料重量的比例為1/40~1/60,加水和面至不粘手即可。實驗證明,加入此種比例的小米和大豆,可有效中和基礎原料中的酸味,使豆包味道更好。另外,小米和大豆相對于豆包的基礎原料,具有韌性大的優點,因此豆包筋道,口感好。
它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A.首先選擇基礎原料:
顆粒狀大黃米和笨玉米馇子,或者
顆粒狀粘玉米,或者
顆粒狀糯米和大米,或者
顆粒狀糯米和笨玉米馇子,
將四組基礎原料任選一種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10~30天;然后將米撈出,放入清水中沖洗5~7次;再將米放入水磨機中磨成水磨面漿,再裝入袋中,壓實,濾出水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天一生態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未經哈爾濱天一生態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351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胰島素泵
- 下一篇:服務器的內存測試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