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鋼擠壓力矩分離剪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341951.6 | 申請日: | 2012-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731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燦;賈懷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通澤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C35/04 | 分類號: | B21C35/04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劉寶賢 |
| 地址: | 030032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擠壓 力矩 分離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鋼擠壓機上使用的分離剪,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金屬擠壓機對無逢鋼管擠壓后將壓余與墊片分離的剪壓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與擠壓機配套使用的分離剪多為直接剪切式,即:金屬擠壓結(jié)束后,先由熱鋸將壓余與工件切斷,然后通過移動模座把壓余和墊片運輸?shù)椒蛛x剪的接料裝置上進行分離,分離剪利用的是傳統(tǒng)的直接剪切原理,在實際工作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金屬反包墊片,導致壓余和墊片之間沒有直接的分離面,使得分離剪不能準確下剪,嚴重影響生產(chǎn)效率。此外,由于這種剪切方法不能使壓余和墊片有效分離,導致墊片不能實現(xiàn)快速循環(huán)使用,提高了產(chǎn)品的加工成本。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鋼擠壓力矩分離剪,解決了現(xiàn)有設備存在的壓余與墊片反包,使得分離剪不能準確下剪,嚴重影響生產(chǎn)效率低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方案解決以上問題的:
一種鋼擠壓力矩分離剪,包括擠壓機前梁,在擠壓機前梁側(cè)面設置有分離剪框式機架,在分離剪框式機架的框式機架底板上固定設置有夾緊下油缸,在夾緊下油缸的輸出軸的端部設置有下V形卡座,在分離剪框式機架的框式機架頂板上固定設置有夾緊上油缸,在夾緊上油缸的輸出軸的端部設置有上V形卡座,在擠壓機前梁上設置有擠壓圓筒墊,擠壓圓筒墊設置在下V形卡座與上V形卡座之間,在擠壓圓筒墊上設置壓余,在框式機架頂板的中央處設置有分離剪刀驅(qū)動油缸,在分離剪框式機架的四個立柱上活動套接有活動升降梁,分離剪刀驅(qū)動油缸的輸出軸與活動升降梁的頂端連接,在活動升降梁的下底面上固定設置有分離剪刀,分離剪刀設置在壓余的上方,在分離剪刀的底面上設置有圓弧槽,在分離剪刀的右側(cè)面上設置有傾斜面,在分離剪刀的右側(cè)面的頂端設置有凸臺。
在分離剪框式機架的左立柱上設置有夾持氣缸,在夾持氣缸的輸出軸上設置有夾持托叉。
在框式機架頂板上設置有導軌,在導軌上活動設置有托叉移動塊,在托叉移動塊上固定設置有擠壓墊托叉,在擠壓墊托叉上設置所述的擠壓圓筒墊。
本發(fā)明解決了金屬反包墊片時的剪切問題,實現(xiàn)了墊片的快速循環(huán)使用,降低了產(chǎn)品的加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2是發(fā)明的擠壓圓筒墊6上粘帶的壓余7被分離剪刀16剪壓的結(jié)構示意圖;
圖3是側(cè)視方向上本發(fā)明的擠壓圓筒墊6上設置的壓余7被分離剪刀16剪壓的結(jié)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鋼擠壓力矩分離剪,包括擠壓機前梁1,在擠壓機前梁1側(cè)面設置有分離剪框式機架2,在分離剪框式機架2的框式機架底板3上固定設置有夾緊下油缸4,在夾緊下油缸4的輸出軸的端部設置有下V形卡座5,在分離剪框式機架2的框式機架頂板10上固定設置有夾緊上油缸9,在夾緊上油缸9的輸出軸的端部設置有上V形卡座8,在擠壓機前梁1上設置有擠壓圓筒墊6,擠壓圓筒墊6設置在下V形卡座5與上V形卡座8之間,在擠壓圓筒墊6上設置壓余7,在框式機架頂板10的中央處設置有分離剪刀驅(qū)動油缸17,在分離剪框式機架2的四個立柱11上活動套接有活動升降梁18,分離剪刀驅(qū)動油缸17的輸出軸與活動升降梁18的頂端連接,在活動升降梁18的下底面上固定設置有分離剪刀16,分離剪刀16設置在壓余7的上方,在分離剪刀16的底面上設置有圓弧槽21,在分離剪刀16的右側(cè)面上設置有傾斜面19,在分離剪刀16的右側(cè)面的頂端設置有凸臺20。
在分離剪框式機架2的左立柱上設置有夾持氣缸12,在夾持氣缸12的輸出軸上設置有夾持托叉。當擠壓圓筒墊6上設置的壓余7被分離剪刀16剪壓時,夾持氣缸12驅(qū)動夾持托叉將擠壓圓筒墊6固定,使分離剪刀16順利將壓余7與擠壓圓筒墊6分離。
在框式機架頂板10上設置有導軌15,在導軌15上活動設置有托叉移動塊14,在托叉移動塊14上固定設置有擠壓墊托叉13,在擠壓墊托叉13上設置所述的擠壓圓筒墊6。
當擠壓機結(jié)束擠壓工作后,由安裝在前梁的分離鋸,迅速切斷壓余和工件,然后移動模座移動到殘料位,擠壓筒閉合,擠壓梁前進,將擠壓圓筒墊6和壓余7推送至壓余模筒。緊接著,移動模座恢復擠壓位,壓余模筒與分離剪中心對正,在此等候的推送裝置迅速托夾壓余和墊片并送至分離剪切位。分離剪底部剪切臺升起接墊,推送裝置復位,壓緊缸迅速壓緊墊片。主剪缸開始剪切,L型的分離剪刀16的剪刀弧形長邊首先接觸壓余7,產(chǎn)生傾翻力矩使得壓余翻轉(zhuǎn)與擠壓圓筒墊6接觸面開縫,主剪缸繼續(xù)下行短邊接觸壓余形成垂直剪切力將壓余7與擠壓圓筒墊6徹底分離,后經(jīng)墊片循環(huán)溜槽將墊片重新送回,等待下次擠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通澤重工有限公司,未經(jīng)太原通澤重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1951.6/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自動拆除電子元器件工具
- 下一篇:一種覆蓋氣囊的汽車前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