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移動導桿式往復翼升力生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41819.5 | 申請日: | 2012-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626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志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志成 |
| 主分類號: | B64C33/02 | 分類號: | B64C33/02;A63H27/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移動 導桿式 往復 升力 生成 裝置 | ||
技術領域
一種移動導桿式往復翼升力生成裝置,涉及飛行器及其模型技術領域,可廣泛應用于運輸、軍事、農林業、體育娛樂及玩具等領域。
背景技術
人類渴望駕駛一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且容易操縱的飛行器在空中自由飛翔。
傳統的定翼飛機靠固定翼在與空氣有相對速度的情況下產生升力,雖然操縱簡單,但不能垂直起降、懸停和后飛,對起降場地要求高,需要較長且平整的跑道;傳統的直升機雖然可以垂直起降,但前飛時主旋翼的槳葉一面旋轉一面與機體一起前進,這兩種運動的合成,使槳葉的相對氣流速度在旋轉平面中左右兩側不對稱,要靠主旋翼揮舞運動來平衡,操縱和配平都比較困難,其結構復雜,運行機動性和安全性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縱方便且靈活安全的移動導桿式往復翼升力生成裝置。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曲軸、曲軸前軸承、曲軸后軸承、連桿、移動導桿、導桿直線軸承、往復翼和往復翼驅動軸;曲軸通過曲軸前軸承和曲軸后軸承安裝在機身上,曲軸前軸承和曲軸后軸承前后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連桿的左端與曲軸相連,連桿的右端與移動導桿的左端相連,移動導桿穿過固定安裝在機身側壁上的導桿直線軸承左右方向布置,移動導桿的右端在導桿直線軸承的右側,移動導桿可以在導桿直線軸承中靈活左右往復平動;往復翼是剛性的,采用對稱形的翼型,靠近往復翼的前緣處有一個沿翼展方向的穿透孔,穿透孔盡可能靠近前緣;往復翼驅動軸穿過往復翼的穿透孔,往復翼的前緣在往復翼驅動軸的上方,往復翼的后緣在往復翼驅動軸的下方,往復翼驅動軸與移動導桿“十”字交叉固連,往復翼驅動軸在導桿直線軸承的右側,往復翼驅動軸與移動導桿互相垂直,往復翼驅動軸和移動導桿處于過曲軸前軸承的水平面內;往復翼翼展方向相對移動導桿前后兩側是對稱的,往復翼在翼展方向的中間位置前緣端開有缺口,缺口的形狀類似倒“V”字形,此缺口的作用是便于往復翼圍繞往復翼驅動軸能靈活轉擺一定的角度,缺口沿翼展方向的寬度稍大于移動導桿的直徑,缺口沿翼弦方向的深度決定往復翼運行時的最小迎角,在往復翼驅動軸左右兩側的移動導桿的限制下,往復翼能獲得較大的升阻比從而獲得較大的升力和較高的效率;往復翼不能在往復翼驅動軸的軸線方向移動。
為了限制在升力的作用下移動導桿向上彎曲,在移動導桿的前后兩側對稱安裝結構相同的前托架和后托架,前托架由前上拉桿、前帶槽橫桿和前下拉桿組成,后托架由后上拉桿、后帶槽橫桿和后下拉桿組成;前帶槽橫桿的槽口朝后,后帶槽橫桿的槽口朝前;前帶槽橫桿靠前邊水平布置于左右方向,前帶槽橫桿的左端與機身外側固連,后帶槽橫桿靠后邊水平布置于左右方向,后帶槽橫桿的左端與機身外側固連;前帶槽橫桿和后帶槽橫桿均與往復翼驅動軸垂直,且三者處于同一水平面內;在往復翼驅動軸的前后兩端分別對稱安裝著驅動軸前端滑塊和驅動軸后端滑塊,驅動軸前端滑塊和驅動軸后端滑塊分別置于前帶槽橫桿和后帶槽橫桿的光滑槽內,驅動軸前端滑塊和驅動軸后端滑塊可在前帶槽橫桿和后帶槽橫桿的槽內隨著往復翼驅動軸做左右滑動;組成前托架的前上拉桿和前下拉桿與前帶槽橫桿處于同一豎直平面內,前上拉桿與前下拉桿分別布置于前帶槽橫桿的上下兩側,前上拉桿為左上方斜至右下方布置,前上拉桿的上端在前帶槽橫桿的上方與機身側壁固連,前上拉桿的下端與前帶槽橫桿的右端相連,前下拉桿為左下方斜至右上方布置,前下拉桿的下端在前帶槽橫桿的下方與機身側壁固連,前下拉桿的上端與前帶槽橫桿的右端相連;組成后托架的后上拉桿和后下拉桿與后帶槽橫桿也處于同一豎直平面內,后上拉桿與后下拉桿分別布置于后帶槽橫桿的上下兩側,后上拉桿為左上方斜至右下方布置,后上拉桿的上端在后帶槽橫桿的上方與機身側壁固連,后上拉桿的下端與后帶槽橫桿的右端相連,后下拉桿為左下方斜至右上方布置,后下拉桿的下端在后帶槽橫桿的下方與機身側壁固連,后下拉桿的上端與后帶槽橫桿的右端相連。
為確保較高的效率和較大的升力,并考慮結構尺寸及結構強度,往復翼的展弦比取值范圍在4至14之間,當往復翼的展弦比為x時,曲軸的旋轉直徑即往復翼的往復幅度與往復翼的弦長的比值簡稱幅弦比控制在4至(x+1)之間。
為了減小往復翼圍繞往復翼驅動軸往復轉擺的摩擦,往復翼與往復翼驅動軸之間通過軸承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志成,未經王志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181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