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移動導桿式往復翼升力生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41819.5 | 申請日: | 2012-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626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志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志成 |
| 主分類號: | B64C33/02 | 分類號: | B64C33/02;A63H27/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移動 導桿式 往復 升力 生成 裝置 | ||
1.一種移動導桿式往復翼升力生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曲軸(1)、曲軸前軸承(11)、曲軸后軸承(12)、連桿(2)、移動導桿(3)、導桿直線軸承(31)、往復翼(4)和往復翼驅動軸(5);曲軸(1)通過曲軸前軸承(11)和曲軸后軸承(12)安裝在機身上,曲軸前軸承(11)和曲軸后軸承(12)前后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連桿(2)的左端與曲軸(1)相連,連桿(2)的右端與移動導桿(3)的左端相連,移動導桿(3)穿過固定安裝在機身側壁上的導桿直線軸承(31)左右方向布置;往復翼(4)上靠近往復翼(4)的前緣處有一個沿翼展方向的穿透孔,往復翼驅動軸(5)穿過該穿透孔,往復翼(4)的前緣在往復翼驅動軸(5)的上方,往復翼(4)的后緣在往復翼驅動軸(5)的下方,往復翼驅動軸(5)與移動導桿(3)“十”字交叉固連,往復翼驅動軸(5)在導桿直線軸承(31)的右側,往復翼驅動軸(5)與移動導桿(3)互相垂直,往復翼驅動軸(5)和移動導桿(3)處于過曲軸前軸承(31)的水平面內;往復翼(4)在翼展方向的中間位置前緣端開有缺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導桿式往復翼升力生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移動導桿(3)的前后兩側對稱安裝結構相同的前托架(8)和后托架(9),前托架(8)由前上拉桿(81)、前帶槽橫桿(82)和前下拉桿組成,后托架(9)由后上拉桿(91)、后帶槽橫桿(92)和后下拉桿(93)組成;前帶槽橫桿(82)的槽口朝后,后帶槽橫桿(92)的槽口朝前;前帶槽橫桿(82)靠前邊水平布置于左右方向,前帶槽橫桿(82)的左端與機身外側固連,后帶槽橫桿(92)靠后邊水平布置于左右方向,后帶槽橫桿(92)的左端與機身外側固連;前帶槽橫桿(82)和后帶槽橫桿(92)均與往復翼驅動軸(5)垂直,且三者處于同一水平面內;在往復翼驅動軸(5)的前后兩端分別對稱安裝著驅動軸前端滑塊(6)和驅動軸后端滑塊(7),驅動軸前端滑塊(6)和驅動軸后端滑塊(7)分別置于前帶槽橫桿(82)和后帶槽橫桿(92)的光滑槽內;組成前托架(8)的前上拉桿(81)和前下拉桿與前帶槽橫桿(82)處于同一豎直平面內;組成后托架(9)的后上拉桿(91)和后下拉桿(93)與后帶槽橫桿(92)也處于同一豎直平面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導桿式往復翼升力生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往復翼(4)缺口沿翼弦方向的深度及形狀滿足往復翼(4)運行時的最小迎角為往復翼(4)升阻比接近最大而不失速時的迎角。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導桿式往復翼升力生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它的往復翼(4)與往復翼驅動軸(5)之間通過軸承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一種移動導桿式往復翼升力生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它的往復翼(4)是剛性的,采用對稱形的翼型;往復翼(4)的展弦比取值范圍在4至14之間,當往復翼(4)的展弦比為x時,曲軸(1)的旋轉直徑即往復翼(4)的往復幅度與往復翼(4)的弦長的比值控制在4至x+1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種移動導桿式往復翼升力生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往復翼飛行器上使用兩個該裝置時,兩個結構相同的裝置對稱布置于往復翼飛行器的機身左右兩側,兩裝置的曲軸(1)靠內,往復翼(4)靠外,兩裝置的往復翼驅動軸(5)處于同一水平面內,兩裝置可以同步聯動驅動,也可以獨立驅動。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種移動導桿式往復翼升力生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往復翼飛行器上使用四個該裝置時,它們矩陣排列于往復翼飛行器的四周,構成一個飛行平臺,四個裝置兩兩對稱,四個裝置的曲軸(1)均靠內接近往復翼飛行器的幾何中心,它們的往復翼(4)均靠外遠離往復翼飛行器的幾何中心,四個裝置的往復翼驅動軸(5)處于同一水平面內,四個裝置獨立驅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志成,未經王志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181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