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底部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36692.8 | 申請日: | 2012-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261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9 |
| 發明(設計)人: | 李義林;趙志明;王俊;嚴旭;葉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0 | 分類號: | B62D21/00;B62D25/20;B62D35/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底部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結構,特別是汽車的底部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在高速行駛時,風阻系數是影響油耗的一個重要的技術參數。根據測試,當汽車以80km/h的速度行駛時,就要有60%的動力輸出用來克服風阻,而且隨著車速的增加,這個比例還會直線上升,當汽車速度超過200km/h,就要有超過85%的動力輸出是用于克服風阻。所以,控制風阻作為汽車行業中降低油耗的重要手段之一,越來越引起各汽車制造企業的重視。
在良好的空氣動力學造型的前提下,底盤平整化是降低整車風阻的有效途徑。但對于下車體采用多連桿后懸架的車型,底盤平整化比較難以實現,由于懸架形狀復雜,之后的氣流分離區域及紊流都較為嚴重,導致整車風阻難以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底部結構,以有效降低具有該種底部結構的汽車的整車氣動阻力。
本發明所述的汽車底部結構,包括后懸架、后車輪、地板、側圍和縱梁,在汽車底部設置有導流板,其位于后懸架和后車輪的前方,側圍的內側,該導流板由底部導流板、過渡板、懸架導流板和輪胎導流板聯為一體組成,其中過渡板位于底部導流板與懸架導流板之間,分別與底部導流板和懸架導流板聯接,且底部導流板和懸架導流板分別位于過渡板的兩側,底部導流板與過渡板之間的夾角為110°~130°,懸架導流板與過渡板之間的夾角為115°~135°;輪胎導流板位于懸架導流板的外側,與懸架導流板聯為一體并位于同一平面內,輪胎導流板前端聯接有輪胎導流板安裝支架,底部導流板和過渡板的外側聯接有側圍安裝支架,底部導流板和過渡板的內側聯接有縱梁安裝支架,底部導流板前端靠外側部分聯接有地板安裝支架;導流板通過輪胎導流板安裝支架和側圍安裝支架安裝固定在側圍上,通過縱梁安裝支架安裝固定在縱梁上,通過地板安裝支架安裝固定在地板上。
底部導流板前端邊緣與所述地板接觸,所述過渡板處于水平位置,懸架導流板的后端邊緣與所述后懸架的最低點位于同一水平面內,這樣能夠達到最佳的降低整車風阻的效果。
在底部導流板與過渡板之間,以及懸架導流板與過渡板之間均設置有加強筋,以增強導流板的整體強度。
設置在底部導流板與過渡板之間,以及懸架導流板與過渡板之間的加強筋有兩塊,且懸架導流板與過渡板之間的兩塊加強筋之間的距離大于底部導流板與過渡板之間的兩塊加強筋之間的距離。這樣能夠使導流板具有更加優化的強度性能。
本發明所述的汽車底部結構,由于在后懸架和后車輪的前方,側圍的內側安裝了導流板,使汽車底盤氣流直接沖擊到后懸架的氣流明顯變少,在后懸架后方的紊流變少,底盤氣流流動速度整體加快。氣流經過以上變動,導致后懸架表面壓力明顯變小,后懸架后方區域湍動能損失變小,尾渦結構改善明顯,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整車的風阻。同時,該導流板還可以阻擋高速氣流對汽車后輪的直接沖擊,而且能夠減少卷入后輪轂內的氣體,因此能減少湍動損失及表面壓力,從而進一步降低了整車的風阻。該導流板可與汽車底盤集成設計及生產,不影響其他部件的安裝,因其安裝位置不靠近排氣管,故對導流板材料無耐溫性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汽車底部結構的局部軸測示意圖(汽車底部朝上);
圖2是本發明所述汽車底部結構在另一方向上的局部軸測示意圖(汽車底部朝上);
圖3是導流板的軸測示意圖;
圖4是導流板在另一方向上的軸測示意圖;
圖5、圖6和圖7是導流板安裝固定在汽車底部的局部軸測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闡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3669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阿齊沙坦的晶型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用于測量電動機的特征的方法與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