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低功耗異或/同或門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33397.7 | 申請日: | 2012-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572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胡建平;陳金丹;楊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3K19/20 | 分類號: | H03K19/20;H01L29/06 |
| 代理公司: | 寧波奧圣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曉明 |
| 地址: | 31521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功耗 門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異或/同或門電路,尤其是涉及一種低功耗異或/同或門電路。
背景技術
CMOS電路的功耗已經成為當前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近年來隨著芯片工藝技術的快速發展,芯片的特征尺寸進入納米級。電路工作速度的不斷提高和規模的持續增大以及漏功耗的指數增長,導致芯片功耗急劇增大,減小芯片功耗已成為急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芯片的功耗急劇增大會引起諸多問題。芯片的功耗增大所引起的升溫會使芯片上的元器件的可靠性下降,從而導致芯片的穩定性降低,同時也會給芯片的封裝和散熱帶來問題。芯片的功耗增大還會帶來能源浪費與環保的問題。
隨著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和工藝技術的快速發展,集成電路芯片的規模和復雜度呈指數上升,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由晶體管級、邏輯單元級設計進入到了專用集成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簡稱ASIC)設計的時代。ASIC是面向特定用戶需求的集成電路,與通用集成電路相比具有體積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提高、性能提高、保密性增強、成本降低等優點。數字ASIC設計以半定制設計為主。數字ASIC的半定制設計方法可分為基于門陣列、基于標準單元和基于PLD三種方法。其中基于標準單元的ASIC又稱為CBIC(Cell?based?IC),其設計方法是采用預先設計好的標準單元,例如各種門電路、觸發器、時鐘發生器等,并按照某種既定的規則排列,然后根據電路的功能和要求將所需單元連接成ASIC。
其中,異或門是應用很廣泛的門電路之一,對其進行低功耗的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圖1為SMIC發布的130nm工藝下的異或門電路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異或門電路由四個反相器和兩個傳輸門組成,該電路中所有的PMOS管和NMOS管均為130nm標準工藝下最小溝道長度的晶體管,但由于該異或門電路采用了多個反相器,導致電路的晶體管數量增加,從而引起電路功耗的增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低功耗異或/同或門電路,在保證具有正確的邏輯功能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電路的功耗。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低功耗異或/同或門電路,包括輸入反相器模塊、互補傳輸管邏輯模塊和差分串聯電壓開關邏輯模塊,所述的輸入反相器模塊包括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所述的互補傳輸管邏輯模塊包括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和第六NMOS管,所述的差分串聯電壓開關邏輯模塊包括第三PMOS管和第四PMOS管,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源極、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源極、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源極及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源極均與電源正端相連接,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源極和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源極均接地,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柵極、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柵極、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源極及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源極均與第一信號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柵極、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柵極、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柵極及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柵極均與第二信號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漏極、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漏極、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源極及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源極四者相連接,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漏極、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漏極、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柵極及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柵極四者相連接,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漏極、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漏極、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漏極及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柵極均與第一信號輸出端相連接,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漏極、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漏極、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漏極及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柵極均與第二信號輸出端相連接。
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溝道長度、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溝道長度、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溝道長度、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溝道長度、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溝道長度、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溝道長度、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溝道長度、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溝道長度、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溝道長度及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溝道長度均為標準工藝下最小溝道長度的1.02~1.07倍,適度增長晶體管的溝道長度可有效地降低電路的靜態功耗,從而進一步降低了電路的功耗。
所述的電源正端的工作電壓值為標準電壓值的0.67~0.75倍,將近閾值技術運用到本發明的電路中,使電路在低工作電壓下亦能正常運行,實驗表明本發明的電路適合采用近閾值技術,從而進一步降低了電路的功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大學,未經寧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3339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