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烏龍紅茶的制作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23070.1 | 申請日: | 2012-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835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魏貴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溪中閩魏氏生態茶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A23F3/08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專利事務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淵源 |
| 地址: | 3624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烏龍 紅茶 制作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的制作工藝,具體的說是指烏龍紅茶的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在茶葉生產加工中,夏暑季節茶資源閑置浪費現象普遍,如果充分利用夏暑季節茶資源一直是茶行業的關注焦點。
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夏暑茶鮮葉中酯型兒花素、花青素及青嗅味物質增加,能夠形成烏龍茶良好香氣的萜烯類物質及具有幽雅香氣的紫羅酮等明顯減少,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于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為苦澀。
傳統的制作夏茶工藝一般是采用春茶或者秋茶的制作工藝,其工藝流程為:采青→晾青→做青→揉捻→包揉→烘焙→成品,其中做青階段是形成烏龍茶特有品質特征的關鍵工序,是奠定烏龍茶香氣和滋味的基礎,做青一般是搖青,攤青的反復過程。傳統工藝制茶工藝盡管在做青階段采用了空調、低溫做法,使得夏暑烏龍茶的品質有所提高,但是相對于春茶、秋茶其品質差距仍然較大,消費者對空調做青的烏龍茶接受度不高,傳統工藝制茶工藝很難改變夏茶中能夠形成烏龍茶良好香氣的萜烯類物質及具有幽雅香氣的紫羅酮的含量,更難以去除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等的含量,因此所制作出的夏茶不受消費者歡迎,企業加工夏暑茶贏利低,進而導致夏暑季節茶資源閑置、浪費。
近年來紅茶消費漸熱,就紅茶市場而言,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空間還很大,潛力巨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的是烏龍紅茶的制作工藝,其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有的夏茶香氣低淡、滋味苦澀、品質較差以及贏利低等缺點。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烏龍紅茶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采青→曬青→晾青→搖青→靜置→烘香→揉捻→發酵→烘干→成品,所述烘香是將茶葉均鋪在篩子上,厚度為3-4cm,把篩子放入溫度為38-42℃的烘箱,時間為1.5-2h;所述發酵是將茶葉裝入發酵籃內,厚度20-25cm,把發酵籃置于發酵室內,發酵室內溫度26-32℃,相對濕度60-80%,發酵時間8-10h。
所述發酵籃內的茶葉中間挖設有發酵洞,高度為13-17cm。
所述搖青為將茶葉放入搖青機內,時間為1-2min,搖青機的搖速為15-30r/min。
所述采青為采摘烏龍茶樹的鮮葉,留下鮮葉的一芽、二葉及三葉。
所述曬青是將茶葉攤開,并控制攤葉的厚度為2-4cm之間,在陽光下曬青0.4-0.6h,期間翻動2-3次。
所述晾青是在室內把茶葉攤晾15-20min,厚度為5-10cm。
所述靜置是將茶葉在攤開在篩子上,攤葉厚2-3cm,把篩子放置于溫度為18-22℃空調間內靜置,時間為5-6h。
所述揉捻是將茶葉放入揉捻機揉捻,時間0.5-1h。
所述揉捻機的工作順序為輕揉10-15min,重揉10-30min,輕揉10-15min。
所述烘干是將茶葉在攤開在篩子上,厚度為1-2cm,把篩子放入烘箱烘干,溫度為75-85℃,烘干時間為2-2.5h。
由上述對本發明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一,本發明采用烏龍茶品種鮮葉加工制作,融合了烏龍茶做青工藝與紅茶發酵工藝而形成風味獨特的茶葉新品,集紅茶的甘醇與烏龍茶的花果香于一體,色澤墨綠、湯色紅亮透明、花香顯露、口感甘滑、回味幽長、持久耐泡。
????二,本發明充分利用夏暑茶鮮葉資源,避免浪費;直接解決了夏茶資源浪費閑置,加工夏茶盈利低等難題;同時滿足市場上紅茶消費需求,搶占紅茶先機。
????三,本發明充分考慮原料茶青的生化特征,相對于傳統的制茶工藝,采用先烘香,不僅除去了茶葉青氣,縮短揉捻的時間,使得能夠形成烏龍茶良好香氣的萜烯類物質及具有幽雅香氣的紫羅酮等花香型香氣物質進行豐富的、足夠的轉化,花香顯露,擁有烏龍茶的花果香,同時保存了茶條的完整性,茶葉的外形也更為好看;后發酵,更好的促進茶青內含物花青素、咖啡因轉化為茶紅素、茶黃素等,并使酚氨(茶多酚)比大小得當,充分展現紅茶滋味甘醇的品質特征。
????四,本發明采摘工作避開了春茶采摘的用工高峰,又充分利用了茶青資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溪中閩魏氏生態茶業有限公司,未經安溪中閩魏氏生態茶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2307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折疊式手提包
- 下一篇:用氧結合蛋白提高多殺菌素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