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熔絲及其編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290672.1 | 申請日: | 2012-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330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譚穎;張可鋼;陳廣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3/525 | 分類號: | H01L23/525;H01L21/76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殷曉雪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熔絲 及其 編程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半導體器件,特別是涉及一種熔絲(fuse)元件。
背景技術
在半導體工業中,熔絲元件由于其多種用途而被廣泛地使用于集成電路之中。例如,在集成電路中設計多個具有相同功能的電路模塊作為備份,當發現其中的一個電路模塊有缺陷時,通過熔絲元件將其燒斷,而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另一個電路模塊取代。又如,設計一款通用的集成電路,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將不需要的電路模塊通過熔絲元件燒斷,這樣一款集成電路設計就可以以經濟的方式制造并適用于不同客戶。
金屬熔絲(metal?fuse)就是一種常用的熔絲元件,其切割方式有激光和電兩種。目前,電熔絲已逐漸取代傳統的激光熔絲。所述電熔絲是指由大量流過其中的電流引起的電遷移(electromigration,EM)來切割的熔絲。當直流電通過金屬時,金屬中產生的質量運輸現象就被稱為電遷移,即金屬中的離子遷移。
請參閱圖1a和圖1b,這是現有的電熔絲的版圖和垂直剖面圖。現有的電熔絲由位于下方的金屬層一、位于上方的金屬層二和連接兩者的通孔電極20所組成。所述金屬層一在圖中以左斜線填充,包括走線部11、熔絲連接部12和熔絲部13。所述走線部11的寬度顯著地大于熔絲部13的寬度,而熔絲連接部12的寬度則呈現漸變的狀態。所述金屬層二在圖中以右斜線填充,包括分別位于熔絲部13兩端的連線一31和連線二32。在金屬層一和金屬層二之間至少具有一層層間介質(ILD),也可能具有層間介質與金屬層的交叉堆疊結構。通孔電極20就是形成于所述層間介質之中,用于電學連接金屬層一和金屬層二,通常也是金屬材質。所述通孔電極20在圖中以網格線填充,用于連接熔絲部13兩端的走線部11(或熔絲連接部12)與各自對應的連線一31、連線二32。
電熔絲的編程是指在電熔絲的兩端施加不同電位,使直流電流通過電熔絲進而將電熔絲熔斷(切割)的過程?,F有的電熔絲都是以金屬的電遷移現象為原理實現的,它們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如果一次編程未能將電熔絲切割,那么金屬材質的電熔絲的電阻將會顯著增大,在其后編程時再施加以往的編程電流已無法達到金屬電遷移的要求,因而無法進行二次編程或多次編程。該特點使得現有的電熔絲具有較高的失效率,一般為1%左右。
發明內容
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金屬材質的電熔絲,可以顯著地降低失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的電熔絲由位于下方的金屬層一、位于上方的金屬層二和連接兩者的通孔電極所組成;
所述金屬層一上具有多個串聯的熔絲部;
所述金屬層二上具有多根連線;
所述通孔電極連接每個熔絲部的一端與一根連線。
優選地,連線的數量等于通孔電極的數量,均為熔絲部的數量加一。
本申請所述的電熔絲的編程方法為:每次都在一個熔絲部的兩端施加不同電位,以使編程電流流過該熔絲部;對每一個熔絲部重復上述操作;最后在多個串聯的熔絲部的兩端施加不同電位,以判斷是否有電流經過;如果沒有電流經過則表明編程成功;反之表明編程失敗。
本申請所述的電熔絲由多個熔絲部串聯組成,雖然每個熔絲部都具有一定的失效率,但串聯后整體失效率將隨著串聯的熔絲部數量而成倍降低。
附圖說明
圖1a是現有的電熔絲的版圖示意圖;
圖1b是現有的電熔絲的垂直剖面示意圖;
圖2a是本申請的電熔絲的版圖示意圖;
圖2b是本申請的電熔絲的垂直剖面示意圖;
圖3a至圖3b是本申請的電熔絲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驟版圖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說明:
11為走線部;12位熔絲連接部;13位熔絲部;13a為第一熔絲部;13b為第二熔絲部;20為通孔電極;31為走線一;32為走線二;33為走線三。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2a和圖2b,其分別是本申請的電熔絲的版圖和垂直剖面圖。本申請的電熔絲也是由位于下方的金屬層一、位于上方的金屬層二和連接兩者的通孔電極20所組成。
所述金屬層一在圖中以左斜線填充,包括走線部11、熔絲連接部12、第一熔絲部13a和第二熔絲部13b,并且按照走線部11、熔絲連接部12、第一熔絲部13a、熔絲連接部12、走線部11、熔絲連接部12、第二熔絲部13b、熔絲連接部12、走線部11的順序連接。所述走線部11的寬度顯著地大于第一熔絲部13a和第二熔絲部13b的寬度,而熔絲連接部12的寬度則呈現漸變的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906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磷酸鐵鋰材料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滑蓋平板電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