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螺旋槳變距用分油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86768.0 | 申請日: | 2012-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654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07 |
| 發明(設計)人: | 寧勇;李群力;謝衛紅;周嬌君;劉飛亭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C11/38 | 分類號: | B64C1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吳貴明;余剛 |
| 地址: | 412002***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螺旋槳 變距用分油 裝置 | ||
1.一種螺旋槳變距用分油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機匣(21),位于所述螺旋槳(15)后方并且固定設置在涵道榖(142)上;
槳軸(22),可自由轉動地支承在所述機匣(21)中,并且前端伸出所述機匣、用于與所述螺旋槳(15)的槳榖固定連接,其中,所述槳軸(22)內設有向所述槳榖供油的內分油芯(23);以及
分油機構(24),包括套設在所述機匣(21)和所述槳軸(22)之間的內分油襯套(241)和外分油襯套(242),其中,所述內分油襯套(241)和外分油襯套(242)之間的空間通過漲圈沿軸向分隔有多個滑動密封環槽(245),
其中,所述多個滑動密封環槽(245)包括變距油環槽,各所述變距油環槽分別與所述機匣(21)的后端面(21a)的變距油管嘴(25)和所述內分油芯(23)內的油道(232)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槳變距用分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分油芯(23)上對應于各所述變距油環槽的位置開設有膠圈密封環槽(231),所述膠圈密封環槽(231)與所述變距油環槽和所述內分油芯(23)內的油道(232)分別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槳變距用分油裝置,其特征在于,相鄰兩滑動密封環槽(245)之間的漲圈包括封氣漲圈(243)和封油漲圈(24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槳變距用分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槳軸(22)通過間隔設置的兩個軸承支承在機匣(21)中,所述兩個軸承包括位置在前的滾子軸承(31)和位置在后的深溝球軸承(32)。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槳變距用分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匣(21)包括本體(211)和向各所述滑動密封環槽(245)供油的配油襯套(21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槳變距用分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分油襯套(241)和外分油襯套(242)均位于所述兩軸承之間的軸向間隔區域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槳變距用分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條滑動密封環槽(245)包括沿軸向前后依次排列的第一滑油環槽(245a))、第一變距油環槽(245b)、第二變距油環槽(245c)、第二滑油環槽(245d)、以及回油環槽(245e),其中,所述第一滑油環槽(245a)和第二滑油環槽(245d)與所述機匣(21)后端面(21a)的滑油管嘴(26)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螺旋槳變距用分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油環槽(245a)的前側僅設有一道漲圈,所述滑油通過所述漲圈的切口間隙向所述滾子軸承(31)噴油潤滑和通過所述配油襯套(212)中的噴油孔(212c)向所述深溝球軸承(32)噴油潤滑。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槳變距用分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匣(21)外形呈圓柱形,插接安裝在所述涵道榖(142)中。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槳變距用分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匣(21)的后端面(21a)上罩設有整流尾錐(16),所述槳軸(22)的前端部具有帶有端面齒的端面齒法蘭(2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8676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洗碗機
- 下一篇:一種新型塑料圓織機梭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