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柴油機氣缸體水套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72260.5 | 申請日: | 2012-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975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林;丘國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F1/16 | 分類號: | F02F1/16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張小虹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柴油機 缸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柴油機氣缸體水套。
背景技術
氣缸體水套是發動機冷卻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燃料與空氣的混合物在燃燒室燃燒時,產生的大量熱量傳遞至到缸孔壁上,如果缸孔外的氣缸套水套的冷卻能力不足,高溫將使氣缸孔極易發生變形,從而引起發動機活塞、活塞環工作異常,導致機油燒結、燃油消耗與機油消耗高、排放不合格、拉缸乃至發動機報廢。
當前,常規的柴油機考慮到整機的緊湊性,氣缸體水套設計普遍是在氣缸體的鼻梁區加工小孔徑的斜水孔,還把鼻梁區做的很薄,在氣缸體鑄造完成后,再在鼻梁區加工斜水孔,讓冷卻液通過,以降低鼻梁區的工作溫度,這種方法往往不能充分降低鼻梁區的溫度,并且斜水孔加工工藝難度較大,對加工刀具要求高,生產節拍長,從而增加了成本;另外,柴油機的小循環系統配置有外圍管路組成,來增強氣缸體水套的冷卻能力,以致滿足發動機使用要求,但附件很復雜,也影響了整機的緊湊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次啊后繼氣缸體水套,該水套能夠更好的降低鼻梁區的工作溫度,且水套的加工工藝難度較低。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柴油機氣缸體水套,主要由氣缸體周圍的環形空腔構成,在相鄰兩氣缸孔之間的鼻梁區內設有水孔,水泵蝸殼的出水口與氣缸體水套連通,鼻梁區內的水孔與氣缸體水套連通,所述鼻梁區內的水孔與所述氣缸體水套為一體鑄造成型,冷卻液由水泵蝸殼的出水口進入氣缸體水套后,在位于相鄰兩氣缸孔交匯處分成兩路,一路從鼻梁區內的水孔中流過,另一路流入下一氣缸孔的水套中。
在所述氣缸體水套中還設有小循環水道,該小循環水道一端與氣缸蓋水套的出水口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水泵蝸殼的進水口連通。
所述水泵蝸殼沿所述氣缸體水套的切向與水套入水口連接,水套入水口靠近氣缸體水套的上端布置。
在所述氣缸體水套上與所述鼻梁區的其中一端連接的位置處設有一凹槽。
所述氣缸體水套向下延伸一段形成EGR取水口,EGR取水口并沿水平方向伸出,所述鼻梁區的凹槽與該EGR取水口位于氣缸體水套的同一側。
所述水泵蝸殼位于柴油機第一氣缸孔的位置,所述EGR取水口位于柴油機最末端氣缸孔的位置。
所述柴油機具有兩個氣缸孔。
本發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將鼻梁區的水孔與氣缸體水套一體鑄造成型,使相鄰兩缸之間的水路直接相連,能夠更好的降低鼻梁區的工作溫度,而且鑄造方式簡單,盡可能的降低了水套的加工工藝難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氣缸體水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氣缸體水套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上述圖中的標記均為:1、水泵蝸殼;2、限流槽;3、EGR取水口;4、鼻梁區;5、小循環水道;6、水套分型面;7、減重槽;8、氣缸體水套;9、水套入水口;10、缸蓋上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一種柴油機氣缸體水套8,主要由氣缸體周圍的環形空腔構成,在相鄰兩氣缸孔之間的鼻梁區4內設有水孔,水泵蝸殼1的出水口與氣缸體水套8上的水套入水口9連通,鼻梁區4內的水孔與氣缸體水套8相連。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鼻梁區4內的水孔與氣缸體水套8為一體鑄造成型,冷卻液由水泵蝸殼1的出水口進入氣缸體水套8后,在位于相鄰兩氣缸孔交匯處分成兩路,一路從鼻梁區4內的水孔中流過,另一路流入下一氣缸孔的水套中,如圖2所示。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將鼻梁區4的水孔與氣缸體水套8一體鑄造成型,使相鄰兩缸之間的水路直接相連,能夠更好的降低鼻梁區4的工作溫度,較好的保證了相鄰兩缸之間的水溫,而且鑄造方式簡單,與先鑄造氣缸體再加工鼻梁區斜水孔的方式相比,顯然降低了氣缸體水套8的加工工藝難度。
如圖1所示,在氣缸體水套8中還設有小循環水道5,該小循環水道5一端與氣缸蓋水套連通,另一端與水泵蝸殼1的進水口相連通,該小循環水道5為豎直的直水道,小循環水道5的直徑為6.5mm。在氣缸體水套8上增加小循環水道5,形成的柴油機的小循環水路為從缸蓋水套直接流入氣缸體水套8,再經小循環水道5進入水泵蝸殼1的后端,與現有技術相比,減少了外圍管路的布置,從而使整機更加緊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7226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輪軸軸承潤滑裝置及平地機
- 下一篇:模塊化液壓傳動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