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51403.4 | 申請日: | 2012-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768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14 |
| 發明(設計)人: | 周義勇;顧文彪;董曉勇;吳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電控研究所;上海浦江橋隧東海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F9/014 | 分類號: | E01F9/0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路 自動 收放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交通工程車,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對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交通路錐進行施放和回收時提供自動收放動作的路錐收放車。
背景技術
隨著道路施工及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以人為本的交通施工理念的提出,對交通路錐收放的方便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解決交通路錐收放的問題成為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國內在高速公路上維修保養作業時,交通路錐的放置和回收都是由2到3名施工人員站在道路工程車尾部沿著高速公路特定路線進行放置和回收操作的,這種作業方式的作業速度慢、安全系數低、交通路錐碼放間隔不統一,特別是在交通流量大的城市快速道路作業時以上問題尤為突出,同時還容易受到天氣環境因素的干擾,在大霧、強降雨或雷雨天氣等惡劣環境下危險系數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交通路錐收放工程車,在高速公路維修養護過程中,能夠對交通路錐進行自動無人工干預的放置和回收,其施放收取和儲存方式都有獨到的技術特點,可靠性高,安全和高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載車底盤、實現路錐施放、回收過程的路錐收放裝置、用于將路錐輸送到路錐收放裝置上的路錐輸送儲存裝置和路錐橫向撥錐機構、用于調整路錐方向和位置的路錐導向機構、作為車輛控制和動力源的電器控制柜和發電機組;其中,所述路錐輸送儲存裝置和路錐橫向撥錐機構安裝在所述載車底盤上,所述路錐收放裝置和路錐導向機構安裝在車輛側方,所述電器控制柜和發電機組安裝在車輛駕駛室后端。
所述路錐收放裝置內設有調整路錐方向的自由旋轉錐頭,以及保證在錐頭旋轉過程中將自由旋轉錐頭的傳感器信號無損壞的傳導下來的回流環。
所述路錐收放裝置內設有調節路錐自動施放或回收速度的步進伺服電機和兩級齒輪配合進行傳動比。
所述路錐輸送儲存裝置由橫向輸送系統、縱向輸送存儲系統以及行程開關傳感器組成,所述縱向輸送系統不斷將路錐向前輸送,將路錐移送到橫向傳輸系統,橫向傳輸系統再通過路錐橫向撥錐機構將路錐向車側面的路錐收放裝置輸送,由路錐收放裝置將路錐取下,放置于路面上。
所述縱向輸送存儲系統設有不少于四根的橫桿,橫桿兩頭各設有滾珠滾軸,橫桿上面鋪有皮帶,皮帶下方設有兩個行程方向相反的皮帶輸送機,在所述皮帶輸送機端頭安裝所述行程開關傳感器。
所述行程開關傳感器設有不少于10個。
所述路錐橫向撥錐機構設有絲桿、兩個擺臂以及兩個伺服步進電機,所述橫向傳輸系統通過兩個伺服步進電機前后傳動控制絲桿、再由安裝在絲桿上的兩個擺臂推動一摞路錐,將路錐推向車側面的路錐收放裝置。
所述路錐導向機構掛靠在路錐收放裝置的前端不超過兩米的車側方,并與路錐收放裝置一起保持與車身平行。
所述路錐導向機構底端兩邊各設有伸縮彈簧滾輪兩個,上下伸縮行程不小于2厘米。
所述發電機組為柴油發電機,作為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的動力源,其功率不低于6千瓦時。
本發明采用先進的機械控制、電力控制技術相配合完成交通路錐的自動收放,能完成左、右以及中間車道的路錐自動回收。其中路錐自動回收過程車輛處于倒退行駛中,使用液晶監視屏和車輛反光鏡進行路線定位。收放箱與車體采用懸掛方式,非工作狀態下自動收放箱于車輛底盤上,不影響車體本身寬度。解決了人工收放路錐時存在的作業速度慢,安全系數低等因素,體現以人為本的交通施工理念;同時不受天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2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詳細的說明:
圖1、圖2和圖3所示為本發明的交通路錐自動收放車的具體實施方案,它包括載車底盤1、路錐收放裝置2、路錐輸送儲存裝置3、路錐導向機構4、路錐橫向撥錐機構5、電器控制柜6和發電機組7。在載車底盤1上安裝路錐輸送儲存裝置3,在車的側方放置路錐收放裝置2和路錐導向機構4,載車底盤1放置路錐橫向撥錐機構5,駕駛室后端放置電器控制柜6和發電機組7。發電機組7作為動力控制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電控研究所;上海浦江橋隧東海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電控研究所;上海浦江橋隧東海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5140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