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陸兩用自行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38949.6 | 申請日: | 2012-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950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8 |
| 發明(設計)人: | 高中庸;于艷霞;吳強;農素玉;曾建鋒;趙健;趙聰;高尚晗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0F3/00 | 分類號: | B60F3/00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榮久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周小芹 |
| 地址: | 545006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陸 兩用 自行車 | ||
1.?一種水陸兩用自行車,包括自行車本體、左右對稱位于自行車本體兩側的一對前浮體總成(2)和一對后浮體總成(9)、浮體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體連接裝置包括一對前浮體連接裝置和一對后浮體連接裝置,前浮體連接裝置包括前連桿(3)、前轉臂(4)、前支架(5);所述的前支架(5)為由前橫桿(501)、前豎桿(502)、前斜桿(503)依次連接而成的整體結構,其中前橫桿(501)、前斜桿(503)分別固定安裝在自行車本體的前叉(10)上,前豎桿(502)的下端與前浮體總成(2)一端鉸接;所述的前連桿(3)下端與前浮體總成(2)的另一端鉸接,前連桿上端與前轉臂(4)下端鉸接,前轉臂(4)的上端與前支架(5)的前豎桿(502)上端鉸接,所述的前浮體總成(2)、前連桿(3)、前轉臂(4)和前支架(5)組成前四桿機構Ⅰ(12);所述的后浮體連接裝置包括后連桿(8)、后轉臂(7)、后支架(6),后支架(6)為由后橫桿(601)、后豎桿(602)、后斜桿(603)依次連接而成的整體結構,其中后橫桿(601)、后斜桿(603)分別固定安裝在自行車本體的后座支架(11)上,后豎桿(602)的下端與后浮體總成(9)一端鉸接;所述的后連桿(8)下端與后浮體總成(9)的另一端鉸接,后連桿上端與后轉臂(7)下端鉸接,后轉臂(7)上端與后支架(6)的后豎桿(602)上端鉸接,所述的后支架(6)、后轉臂(7)、后連桿(8)和后浮體總成(9)組成后四桿機構Ⅱ(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陸兩用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行車本體還在后車輪(14)的輻條上安裝有劃水葉片(1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陸兩用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劃水葉片(15)由鋁質薄板制成,劃水葉片(15)的下部開有便于卡在車輪鋼圈上的弧形缺口(15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陸兩用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行車本體還在前車輪(1)交叉輻條之間安裝有起到船舵作用的圓盤塑料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工學院,未經廣西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894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箱體的框腔和框蓋的連接裝置
- 下一篇:輸送裝置、印刷裝置以及輸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