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氨基甲酸乙酯檢測試紙的制備及其檢測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237671.0 | 申請日: | 2012-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358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郭明;嚴鋒;李博斌;敬嬌;梁東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農(nóng)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2 | 分類號: | G01N33/5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 地址: | 311300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氨基 甲酸 檢測 試紙 制備 及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食品尤其是發(fā)酵食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的快速定性和半定量的檢測試紙的制備和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氨基甲酸乙酯(EC)的分子式是C3H7NO2,不僅是煙草的天然成分,也存在于發(fā)酵食品(酸牛奶,醬油等)和酒精飲料(黃酒,清酒,葡萄酒等)中。人體攝取EC的主要途徑是飲用酒精飲料。研究表明氨基甲酸乙酯在生物體內(nèi)約有0.5%被細胞色素P450氧化為乙酰基氨基甲酸乙酯,再進一步形成乙酰基氨基甲酸乙酯環(huán)氧化物,通過這種途徑形成的環(huán)氧化物能夠在生物體內(nèi)形成DNA加聚物,導致DNA結構的雙鏈損壞,進而導致細胞的癌變;另有0.1%左右的氨基甲酸乙酯被細胞色素P450氧化為N-羥基氨基甲酸乙酯,這種物質(zhì)能夠誘導由二價銅離子(Cu2+)調(diào)控的DNA的損傷,引起癌變。
氨基甲酸乙酯對人的危害主要由人飲入酒精飲料引起的,在酒精飲料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途徑主要有以下三點:
1、焦碳酸二乙酯和氨反應生成氨基甲酸乙酯:
O(CO2C2H5)2+NH3→H2NCO2C2H5+CO2+C2H5OH
2、氨甲酰磷酸和乙醇反應生成氨基甲酸乙酯:
H2NCO2PO3H2+C2H5OH→H2NCO2C2H5+H3PO4
3、尿素和乙醇反應生成氨基甲酸乙酯:
H2NCONH2+C2H5OH→H2NCO2C2H5+NH3
現(xiàn)在對氨基甲酸乙酯的檢測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二氯甲烷提取-氣質(zhì)聯(lián)用技術:將已知酒精濃度的待測樣品加水稀釋后,用正己烷洗滌,然后用二氯甲烷進行提取、濃縮、定容,再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檢測器測定,外標法進行定量,其檢出限為10μg·kg-1,此方法的回收率較低,色素等雜質(zhì)較多。
(2)固相萃取-氣質(zhì)聯(lián)用技術:采用固相萃取技術對酒精飲料中氨基甲酸乙酯進行提取和凈化處理,后用GC/MS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精度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萃取柱在每次使用時都需要清洗,給測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該方法能夠檢測出最低濃度為2.0μg·kg-1,回收率達到了90.0%~101.3%。
(3)二維或多維-氣質(zhì)聯(lián)用技術(MDGC/MS):采用二維色譜技術可以直接測定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因二維色譜技術分離能力較強,可以避免復雜的化學前處理,加快了測定的速度。但是,此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適合高濃度EC的酒類,并且偏差較大。
(4)高效液相色譜結合熒光檢測器:此方法的原理是氨基甲酸乙酯和9-羥基呫噸在酸性條件下生成產(chǎn)生熒光的物質(zhì),利用熒光檢測器可對氨基甲酸乙酯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此方法測定的準確性無法與氣質(zhì)聯(lián)用法相比。
上述氨基甲酸乙酯的定性或定量檢測的共同不足是涉及到大量儀器及繁瑣的前處理步驟,檢測周期過長,易引入分析測定誤差,不適合快速檢測。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氨基甲酸乙酯檢測試紙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氨基甲酸乙酯檢測試紙的檢測方法。
解決上述問題所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氨基甲酸乙酯試紙的制備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
(1)備料:活性≥220u/g的乙酰膽堿酯酶,純度為99%的氨基甲酸乙酯,試紙的紙基為吸水性好的中速定性濾紙,底物為1g·L-1的2,6-二氯靛酚乙酸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農(nóng)林大學,未經(jīng)浙江農(nóng)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767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