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加氫精制過程中含硫、含氮廢水、廢氣的聯合處理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31517.2 | 申請日: | 2012-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845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1-21 |
| 發明(設計)人: | 許春建;趙俊彤;李匯豐;周軍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河南寶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B01D53/52;B01D53/58;C02F1/20;C01C1/02;C01B17/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麗 |
| 地址: | 300072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氫精制 過程 中含硫 廢水 廢氣 聯合 處理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三廢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氫過程中所生成的含硫、含氮廢水、廢氣的聯合處理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加氫過程是在催化劑存在下,不飽和化合物以及含硫、含氮、含氧等化合物與氫發生反應的過程,在石油化工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在石油煉制工業中汽油、柴油的加氫精制,以脫除油品中存在的含氧、硫、氮等雜質,并使二烯烴飽和,以提高油品的質量;在煤化工中用于粗苯加氫液精制以及煤焦油加氫制清潔燃料。?
加氫原料中的硫主要以有機硫的形式存在,包括硫醇、硫醚、二硫化物、噻吩和苯并噻吩等物質。這些硫化物經加氫后轉化成相應的烴類物質和H2S。H2S為無色、具有臭蛋氣味的劇毒氣體,是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素,對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H2S不僅會引起設備和管路腐蝕,而且泄漏后會嚴重威脅人身安全。加氫原料中的氮主要以有機氮的形式存在,加氫后轉化成相應的烴類物質和NH3,NH3是一種無色具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氣體,對動物或人體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蝕作用,減弱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加氫后生成的H2S和NH3主要存在于沖洗管道得到的廢水和加氫后穩定塔排出的廢氣中,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含硫含氮的廢水廢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同時國家也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對排放量作了嚴格的控制。?
加氫廢氣是低碳烷烴、H2S和NH3的混合氣體。其中H2S和NH3的含量隨加氫原料中硫氮化合物的含硫、含氮量而變化,來自于煤焦油的硫氮含量高于來自于石油的原料。由于H2S和NH3都是有害氣體不能直接排放或燃燒,所以選擇合適有效的方法脫除加氫廢氣中的H2S和NH3,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H2S廢氣廢水的常規凈化方法有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等。氧化法是依據H2S的強還原性,選擇不同的氧化劑,將H2S氧化成不同的產物,從而達到脫除H2S的效果;吸收法是指利用不同的吸收溶劑,如乙醇胺,氨水,環丁砜等,將廢氣中的H2S吸收,以達到凈化氣體的目的,如中國專利200510021159提出了一種脫除硫化氫的溶劑,該溶劑在以水和環丁砜為主體的N-甲基二乙醇胺溶液中加入一種有機胺作為活化劑,以提高吸收效果;吸附法則是利用活性炭,分子篩等強吸附性物質,利用其對H2S的吸附性,達到較好的脫除效率,如美國專?利US09/580,611介紹了了一種用于脫硫的吸附劑,能同時吸附H2S和NH3。專利CN90106490.4給出了一種關于硫化氫和氨氣混合氣體的回收工藝,該工藝利用堿液在吸收塔中吸收H2S和NH3,最終將其轉化為硫化堿,氨水或銨鹽。專利CN200710010008.6發明了一種含硫化氫氨氣的脫硫精制方法,而該方法面向含硫化氫和氨的廢水。?
綜述所述,盡管目前有很多單獨處理含硫、含氮廢水和廢氣的方法,但是還沒有聯合處理加氫過程產生的含硫、含氮廢水和廢氣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加氫過程中含硫、含氮廢水、廢氣的聯合處理方法,將廢氣中的NH3和H2S轉移到水相中,得到凈化的燃氣,水相與含硫、含氮廢水性質相似,所以將二者合并處理,經過單塔或雙塔氣提,得到達標廢水、H2S和氨,H2S可進一步制為硫磺,NH3用于制備液氨或氨水,硫磺、液氨或氨水作為產品,徹底實現硫化氫和氨的治理。該工藝設備簡單,能聯合處理含H2S和NH3的廢氣和廢水,脫除并回收H2S和NH3,得到清潔燃氣和達標廢水,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綠色環保。?
本過程涉及的吸收過程為化學吸收,其反應方程式為:?
H2S+NH3·H2O==NH4HS+H2O?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河南寶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大學;河南寶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151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