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縱向型材的焊接成型方法及保持縱向型材的可翻轉工裝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208519.X | 申請日: | 2012-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067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吳偉;樊永生;康勝;李少南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山東核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37/04 | 分類號: | B23K37/04;B23K37/047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湯雄軍 |
| 地址: | 100029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縱向 焊接 成型 方法 保持 翻轉 工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縱向型材的焊接成型方法和用于在焊接縱向型材時保持縱向型材的工裝。本發明尤其涉及鋼結構、核電模塊化等制造業中非標焊接型材的成型、制作。?
背景技術
對于箱型梁,H型鋼的焊接成型,一般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防變形支撐直接焊接到面板上,形成固定約束,達到控制變形的目的。?
2、焊接吊耳到面板上,利用起重設備進行翻轉,以降低焊接難度。?
上述方法不僅有嚴格的焊接臨時附件的要求,而且不利于成型件的翻轉,同時臨時支撐的焊接量很大,拆除臨時支撐也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降低生產效率。另外,在拆除臨時支撐時,有可能傷害母材,致使母材產生缺陷,甚至導致材料報廢。?
因此,存在改進現有技術中焊接成型方法進行改進的需要。?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出了一種縱向型材的焊接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提供下工裝組件,所述下工裝組件具有多個下支撐板和將下支撐板以彼此間隔開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的至少一根下縱向連接件,且每一個下支撐板設置有容納型材的朝向上方的下板保持部分;?
提供上工裝組件,所述上工裝組件具有多個上支撐板和將上支撐板以彼此間隔開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的至少一根上縱向連接件,且每一個上支撐板設置有容納型材的朝向下方的上板保持部分;?
將待焊接型材置于所述下工裝組件的下板保持部分上以由所述下板?保持部分支撐所述型材;?
將所述上工裝組件置于被支撐在所述下工裝組件上的型材上,所述上板保持部分保持所述型材;?
對保持在所述上工裝組件與所述下工裝組件之間的所述型材執行焊接操作,?
其中所述上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和所述下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共同提供所述型材的可滾動支撐。?
可選的,在沿所述縱向型材的縱向方向的端視圖中,所述下支撐板的徑向外緣與所述上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平滑相接。?
可選的,在沿所述縱向型材的縱向方向的端視圖中,所述下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形成的弧形與所述上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形成的弧形利用一直線相接。?
可選的,在沿所述縱向型材的縱向方向的端視圖中,所述下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形成的弧形與所述上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形成的弧形利用弧形段平滑相接。?
可選的,在“在沿所述縱向型材的縱向方向的端視圖中,所述下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形成的弧形與所述上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形成的弧形利用弧形段平滑相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上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形成的弧形與所述下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形成的弧形均為半圓形,且所述上支撐板的半徑與所述下支撐板的半徑大致相同。進一步的,對應的下支撐板與上支撐板適于組合在一起而形成圓形支撐板。可選的,在步驟“將待焊接型材置于所述下工裝組件的下板保持部分上以由所述下板保持部分支撐所述型材”之前還包括步驟:利用阻擋件防止所述下支撐板翻轉。可選的,在“在沿所述縱向型材的縱向方向的端視圖中,所述下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形成的弧形與所述上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形成的弧形利用弧形段平滑相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上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形成的弧形與所述下支撐板的徑向外緣形成的弧形分別為一個橢圓形的由橢圓的長軸分開的兩個部分。?
可選的,所述型材在置于所述下工裝組件的下板保持部分上之前被預熱到200攝氏度以上。?
可選的,所述型材由多個縱向子板組成,且步驟“將待焊接型材置于?所述下工裝組件的下板保持部分上”還包括通過點焊將子板預固定在一起。?
可選的,還包括步驟:借助于所述上工裝組件和所述下工裝組件翻滾所述型材以在型材上另外的位置執行焊接操作。?
可選的,在“將所述上工裝組件置于被支撐在所述下工裝組件上的型材上”的步驟中,對應的下支撐板與上支撐板適于組合在一起,所述方法還包括步驟:利用可拆卸固定裝置將對應的下支撐板和上支撐板固定在一起。?
可選的,所述下支撐板與所述上支撐板在型材的縱向方向上錯開布置。?
可選的,下支撐板彼此相對、平行地豎直布置,且上支撐板彼此相對、平行地豎直布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山東核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山東核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0851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