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養身工夫紅茶風味的新型金銀花茶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00033.1 | 申請日: | 2012-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153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明(設計)人: | 畢斌;林金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寧德旭升綜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16 | 分類號: | A23F3/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50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養身 工夫 紅茶 風味 新型 金銀 花茶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養身工夫紅茶風味的新型金銀花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金銀花又稱忍冬花。忍冬是半常綠灌木,莖半蔓生,葉卵圓形,開喇叭形的花朵。初開花時白色,后逐漸轉變為黃色,這是“金銀花”名稱的由來。金銀花茶是一種新興保健茶,茶湯芳香、甘涼可口,它具有以下的功效:
1、金銀花能降壓、降低血清膽固醇,增加冠脈血流量,預防冠心病和心膠痛;
2、抑制腦血栓的形成;提高人體耐缺氧自由基,增強記憶,延緩衰老;
3、改善微循環,清除過氧化脂肪沉積,促進新陳代謝,潤膚祛斑。?
因此,研制一種新型的金銀花茶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金銀花茶作為袋泡茶的產品包括以下幾種:
1、申請號為201010128158.9的發明專利“一種絞股藍金銀花茶”,本發明涉及一種絞股藍金銀花茶,其主要成份為絞股藍、金銀花、玫瑰花和茶葉,本發明制作出來的金銀花茶,不能有效緩解服用脾胃不適的問題,還會增加藥味和苦味的存在,所以該金銀花茶有諸多功效卻不能廣泛推廣。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養身工夫紅茶風味的新型金銀花茶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具有茶葉風味,能對人體進行醫療保健的茶。
為了達到上述之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具體技術方案:一種養身工夫紅茶風味的新型金銀花茶,其特征在于:由金銀花、工夫紅茶以及水組成,其中工夫紅茶與水的重量配比為1:7,金銀花與工夫紅茶的重量配比為1:1.8。
上述新型金銀花茶的制備方法如下步驟:
a、制備工夫紅茶濃縮溶液:首先將上述按1:7的工夫紅茶與水的比例投入鍋內,在100溫度煮制沸后,待20-30分鐘后,再經過過濾,除去濾渣,得到工夫紅茶溶液即可備用。
b、制備金銀花茶:將金銀花采收,經過殺青、揉捻、再揉捻的過程中加入步驟a的工夫紅茶濃縮溶液,再經過發酵、毛火烘焙、攤涼選剔、足火烘焙、真空包裝、最后保存即可得到工夫紅茶風味的新型金銀花茶。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突出優點和效果:
1、本發明選擇的原料是具有解毒消腫的金銀花,以及具有良好保健功效與口感的茶葉,保健功效顯著。
2、本發明將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草藥與茶葉結合,為中草藥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使用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3、本發明的新型金銀花茶采用天然金銀花茶與無公害工夫紅茶結合,風味獨特、外觀好,,經常飲用對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癥有一定的功效,對癌癥、便秘等亦有輔助療效。適合中老年人尤其糖尿病、肥胖癥患者食用。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下面給出的本發明實施例可進一步了解本明,但本發明的保護不限于此。
實施列
一種養身工夫紅茶風味的新型金銀花茶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制備工夫紅茶濃縮溶液:首先將上述按1:7的工夫紅茶與水的比例投入鍋內,在100溫度煮制沸后,待20-30分鐘后,再經過過濾,除去濾渣,得到工夫紅茶溶液即可備用。
b、制備金銀花茶:將金銀花采收,經過殺青、揉捻、再揉捻的過程中加入步驟a的工夫紅茶濃縮溶液,再經過發酵、毛火烘焙、攤涼選剔、足火烘焙、真空包裝、最后保存即可得到工夫紅茶風味的新型金銀花茶。
綜上所述金銀花茶具有散癰消腫,清熱解毒、消炎作用,金銀花作為一種中草藥,能夠與工夫紅茶結合制備成金銀花茶,具有良好保健功效與口感的茶葉,保健功效顯著,也為中草藥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使用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經常飲用對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癥有一定的功效,對癌癥、便秘等亦有輔助療效。適合中老年人尤其糖尿病、肥胖癥患者食用。
上述僅為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明保護范圍的行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寧德旭升綜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省寧德旭升綜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0003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