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產復合酶的菌株及其制備斷奶仔豬用復合酶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98203.7 | 申請日: | 2012-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324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德海;陳國參;解復紅;賈彬;權淑靜;馬煥;胡宜亮;丁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N9/62;C12N9/42;C12N9/30;A23K1/165;C12R1/685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天陽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聶孟民 |
| 地址: | 450008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菌株 及其 制備 斷奶 仔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領域,特別是一種產復合酶的菌株及其制備斷奶仔豬用復合酶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養豬業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仔豬早期斷奶已成為養豬生產中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是國內外養豬生產中普遍關注的先進技術,它能提高母豬的繁殖率,減少疾病由母體向仔豬的傳播,并能提高生長期的生產性能和胴體品質。但隨之而來的早期斷奶綜合癥給養豬生產帶來較大損失,仔豬早期斷奶時受心理、環境及營養應激影響,常表現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亂、腹瀉,由此導致生長遲滯、飼料利用率低等所謂“仔豬早期斷奶綜合癥”,這一問題迄今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研究者一直在尋找仔豬斷奶綜合癥發生的病因,最近二十來年的研究表明,其引發因素主要是營養應激,日糧因素才是導致仔豬腹瀉的主要原因,為滿足仔豬生長快、代謝快的生理需求,仔豬日糧一般具備高蛋白、高營養的特點,斷奶初期,仔豬消化器官及酶系統發育不完全,內源酶酶活性低,使日糧中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進一步降低,過多的大分子蛋白質、淀粉、木聚糖等物質涌入腸道,引起超敏反應,使腸道受到損傷,最終導致仔豬腹瀉。為了有效緩解這種癥狀,在配制仔豬飼糧時在仔豬飼料中恰當地選擇和應用仔豬用復合酶制劑是非常必要的。應用單菌種進行固態發酵產生多種酶系,包括消化酶類蛋白酶、淀粉酶和非淀粉多糖酶類木聚糖酶,減少了單酶復配酶種之間相互拮抗作用,降低了酶飼用成本,在早期斷奶仔豬飼料中添加酶制劑,既能改善飼料利用率和提高仔豬生產性能,且無毒、無副作用、無殘留,不僅能全面促進飼糧養分的分解消化和吸收利用,而且能有效地消除飼料抗營養因子的有害作用,提高仔豬的生產性能和增進健康。飼用酶制劑的研究開發和推廣使用是生物技術在飼料工業中應用的一個引人矚目的領域,這使飼料工業高效、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產復合酶的菌株及其制備斷奶仔豬用復合酶的方法,可有效解決斷奶仔豬對現有飼料難以消化吸收,引起斷奶仔豬的超敏反應,使腸道受到損傷,最終導致仔豬腹瀉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產復合酶的菌株,其分類命名為黑曲霉菌(Aspergillus?niger)HKS11,已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為CGMCC?No.6027;所述的復合酶為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及木聚糖酶的斷奶仔豬用復合酶;?
利用該菌株制備斷奶仔豬用復合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從斜面保藏培養基上取黑曲霉菌菌株接種到一級種子培養基上,在28~32℃下,培養72h~96h,進行菌種活化,得活化的菌株;
(2)將活化的菌株從一級種子培養基上接種到二級種子培養基上,在28~32℃下,培養65h~84h,得二級種子;
(3)將二級種子接種到固體發酵罐中的發酵培養基上,在相對濕度為90%以上,溫度為29℃的條件下,發酵培養24~32h,發酵結束后,得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及木聚糖酶的復合酶,并對酶活性進行測定;
所述的斜面保藏培養基由以下重量計的:NaNO3?3.0g,KCL?0.5g,FeSO4·7?H2O?0.01g,K2HPO4?1.0g,MgSO47H2O?0.5g,蔗糖30.0?g,瓊脂15.0?g,蒸餾水1000mL制成;所述的一級種子培養基由以下重量計的:黃豆1000g、MgSO47H2O?0.5g、可溶性淀粉2.0g、KH2PO4?1.0g、(NH4?)SO4?0.5g、瓊脂15.0?g,蒸餾水1000mL制成;所述的二級種子培養基由以下重量計的:麩皮950g,豆粕粉50g,水1000mL制成;?所述的發酵培養基由以下重量計的:麩皮50~70Kg,小麥面粉5~10Kg,豆粕粉20~40Kg,玉米芯粉5~10Kg,MgSO47H2O?0.05Kg,K2HPO4?0.1Kg,水100L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河南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9820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