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壓模具及壓鑄成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96809.7 | 申請日: | 2012-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293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芳恩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芳恩 |
| 主分類號: | B28B7/10 | 分類號: | B28B7/10;B28B3/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陳振 |
| 地址: | 528500 廣東省佛山市高***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壓 模具 壓鑄 成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陶瓷機械,特別是涉及一種生產特種陶瓷、工業電瓷、精細陶瓷或其它將融溶狀態物質壓鑄成形的熱壓模具及壓鑄成形方法。
背景技術
特種陶瓷、工業電瓷、精細陶瓷等相關行業在生產制造產品過程中,一直沿用手工模具進行生產。
手工作業模具勞動強度大,產品尺寸較小,數量有限,生產成本高,效率低。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短時間提供大批量合格,嚴重制約相關企業發展壯大,企業經營效益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針對手工作業模具存在的勞動強度大,數量有限,效率低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可實現大批量熱壓模具及壓鑄成形方法。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熱壓模具,包括從下到上依次設置的切漿板模塊,下模板模塊,退料板模塊,模腔板模塊和上模板模塊;所述切漿板模塊聯接在下模板模塊上;所述下模板模塊與模腔板模塊之間鎖定,作為一個整體,所述切漿板模塊能相對于下模板模塊做上下往復運動;所述退料板模塊能在所述模腔板模塊與所述下模板模塊之間做上下往復運動;所述上模板模塊能相對于所述下模板模塊做上下往復運動。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壓鑄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00:合模;向所述上模板施加向下的外力,使所述上模板向下運動,所述上模板與模腔板之間的距離減小,直至上模板壓緊所述模腔板;所述下模板保持距離所述切漿板最遠,所述退料板保持壓緊所述下模板;
所述注漿的物料通過上模芯進入產品成形空間;所述切漿針穿過下模芯,退料套伸入模腔芯的模腔內;
步驟S200:切漿;繼續向所述上模板施加向下的外力,使所述上模板帶動所述模腔板,所述退料板和所述下模板整體相對于所述切漿板向下運動,直至所述下模板壓緊所述切漿板;所述退料板保持壓緊所述下模板;
所述切漿針穿過所述下模芯,退料套,模腔芯的模腔和上模芯,將位于所述上模芯的物料推出;
步驟S300:開模;撤去向所述上模板施加向下的外力,所述下模板與所述切漿板之間距離恢復到最遠;
步驟S400:產品脫模;向所述上模板施加向上的外力,使所述上模板與所述切漿板之間的距離恢復到最遠;所述退料板相對于所述下模板向上運動,直至所述退料板壓緊模腔板;所述退料套將產品推出。
本發明的熱壓模具及壓鑄成形方法實現了生產特種陶瓷、工業電瓷、精細陶瓷或其它將融溶狀態物質壓鑄成形產品的機械化,降低了勞動強度,增加了特種陶瓷、工業電瓷、精細陶瓷或其它將融溶狀態物質壓鑄成形產品的數量,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熱壓模具及壓鑄成形方法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的熱壓模具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圖1所示的熱壓模具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3為圖2所示的熱壓模具的俯視圖;
圖4為圖3所示的熱壓模具的A-A剖視圖;
圖5為圖4所示的熱壓模具的B-B剖視圖;
圖6為圖4所示的熱壓模具的D-D剖視圖;
圖7為圖4所示的熱壓模具的K-K剖視圖;
圖8為圖1所示的熱壓模具的工作過程圖;
圖9為圖1所示的熱壓模具的切漿板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為圖9所示切漿板模塊的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
圖11為圖1所示的熱壓模具的下模板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12為圖1所示的熱壓模具的退料板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13為圖1所示的熱壓模具的模腔板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14為圖1所示的熱壓模具的上模板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15為圖1所示的熱壓模具的鎖模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16為圖1所示的熱壓模具的退料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圖17為圖1所示的熱壓模具的切漿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其中,
100切漿板模塊:110切漿板,120切漿針;
200下模板模塊:210下模板,220下模芯;
300退料板模塊:310退料板,320退料套;
400模腔板模塊:410模腔板,420模腔芯,430模腔板水冷通道;
500上模板模塊:510上模板,520上模芯,530上模板水冷通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芳恩,未經劉芳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9680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