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離子型納米粒子共混改性的可染細旦丙綸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86509.0 | 申請日: | 2012-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11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26 |
| 發明(設計)人: | 俞成丙;戚文迎;陳賽賽;殷雯青;芮英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F6/46 | 分類號: | D01F6/46;D01F1/10;D01D1/04;D01D5/098;C08F212/08;C08F220/14;C08F220/18;C08F222/02;C08F228/02;C08F220/06;C08F212/14;C08F2/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陸聰明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離子 納米 粒子 改性 可染細旦 丙綸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種離子型納米粒子共混改性的陽離子染料可染細旦丙綸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合成紡織纖維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聚丙烯纖維是—種重要的的合成纖維,它有許多優勢,如成本低、性能好、用途廣泛等,因而日益受到人們重視。隨著細旦、超細旦丙綸的開發成功,聚丙烯纖維在民用服裝領域有更大的發展前景,同時也對它的可染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適應消費者的需要。
但是,聚丙烯纖維具有非常規整的聚集態結構,不含任何可染基團,使得細旦聚丙烯纖維一方面具有較好的疏水導濕性、外觀如真絲、穿著舒適等優良性能,同時這種紡織材料也存在染色性能差,染料根本無法上染的不足。
目前有色聚丙烯纖維主要是采用色母粒紡絲原液著色的方法,盡管該方法具有工藝簡單、廉價的特點,但也存在許多致命的缺點,如色譜不廣、調色換色困難,這樣極大限制了該種織物的品種多樣化,因而這種纖維主要應用在地毯和工業用途,極少用在服裝面料上。
為了解決染色問題,人們進行了許多嘗試和探索,提出了多種改善聚丙烯纖維染色性的方法,主要有:通過共聚改性的方法,但這種方法改性時共聚物單體的加入常會引起催化劑中毒,無法實施這一途徑;另一類是對纖維表面改性,但該方法成本較高;還有一類是在聚丙烯熔體中加入其它組分再進行共混紡絲,賦予纖維內部合適的染座,從而改善聚丙烯纖維的染色性能。其中,高聚物共混改性應該是提高聚丙烯纖維可染性能的最有效的途徑。專利CN?1221691?C公布了一種可染聚丙烯纖維及其制備方法,通過熔體插層聚合法,制備納米復合可染聚丙烯功能濃縮母粒后,將濃縮母粒與聚丙烯切片混合經紡絲制成可染聚丙烯纖維,此種聚丙烯纖維由于利用了納米層狀粉體的羥基可染基團,賦予了聚丙烯纖維良好的可染性能。專利CN1114727?C公布了一種可染細旦聚丙烯纖維專用樹脂的制備,將聚丙烯材料、聚烯烴類材料和聚烯烴類衍生物在200~280℃的溫度下,進行二元或三元熔融共混改性,制得成品,該成品可用來紡制可用普通染色工藝染色的細旦纖維。但此類方法制備時,往往由于加入的粉體材料和聚烯烴類衍生物極性低,“留著”染料的能力弱,即與染料間的親和力較弱,因而實際染色中,往往皂洗牢度不夠理想,特別是染中深色時牢度無法滿足應用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離子型納米粒子共混改性的可染細旦丙綸及制備方法,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
本發明所述的離子型納米粒子共混改性的可染細旦丙綸,其中,含有離子型納米粒子粉體:1~10重量份,細旦聚丙烯纖維專用樹脂為90~99重量份,單絲纖度0.9~2.0dtex(分特,合成纖維的量度單位,下同);
所述的離子型納米粒子制備的步驟:
?(1)核-殼乳膠粒子的制備:
在N2保護下,將乳化劑、水和總重量10~40%的核混合單體,攪拌預乳化,然后在70~8O℃?,加入引發劑,其占總重量3O%~50%引發反應;
滴加剩余的核混合單體,控制滴加速度,在1~2h滴完,保溫20~30min;加入引發劑總重量20~30%,再滴加殼混合單體,控制滴加速度,在1~3h內滴完;最后加入剩余的引發劑,熟化20~60min,冷卻到室溫,制得聚合物核殼結構的乳膠粒子;
所述的乳化劑為:十二烷基硫酸鈉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所述的引發劑為過硫酸銨或過硫酸鉀;
?(2)離子型納米粒子粉體的制備:
將步驟(1)所制備的聚合物核殼結構的乳膠粒子,在-40~15℃冷凍干燥15~25小時,獲得聚合物核殼結構離子型納米粉體;
上述的核殼乳膠粒子的制備中各個組分的重量份用量如下:
核混合單體???????40~100份
殼混合單體???????30~90份
乳化劑???????????1~4份
引發劑???????????0.2~1.5份
水???????????????130~270份。
所述的核混合單體為硬單體和雙烯烴單體的混合物,其中,雙烯烴單體的含量為核混合單體總重量的0.1~1.0%;
所述的殼混合單體中各個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為:
硬單體???????????????50~80%
軟單體???????????????10~30%
離子型單體???????????5~15%
雙烯烴單體???????????0~0.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865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發動機進氣道
- 下一篇:一種灰產色鏈霉菌海藻糖合成酶及其編碼基因和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