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油氣懸架車姿調節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85113.4 | 申請日: | 2012-06-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733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軼杰;鄭冠慧;雷強順;鞠海潔;寧丹;張亞峰;王亞軍;孟強;崔向利;韓小玲;張旭;郭建娟;段國柱;馮棟梁;呂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0G17/00 | 分類號: | B60G17/00;B60G17/01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72***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氣 懸架 調節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使用油氣彈簧車輛的車姿調節系統,屬于液壓機械和機動車應用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傳統懸架的彈性元件剛度特性是不可調的,在車輛載荷變化較大的情況下車體姿態會發生明顯變化,導致車輛的操穩性能及平順性大幅下降,針對這種情況,國外企業通過油氣彈簧實現了空滿載兩級剛度可調的懸架形式,但車輛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并非僅有兩種狀態,載荷量的不確定性使得這種調節方式無法滿足使用要求,這也成為了目前國內車輛生產廠商所面臨且始終無法有效解決的技術難點,所以開發車姿連續可調的懸架系統就顯得尤為必要。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油氣懸架車姿調節系統,主要包括動力源、油箱、卸荷閥、溢流閥、前懸架控制閥、后懸架控制閥和懸架液壓鎖,其中動力源與油箱連接,動力源輸出端先后串聯進油濾和卸荷閥,卸荷閥可采用二位三通電磁閥,通過電磁換向實現為調節系統提供壓力油;溢流閥與卸荷閥并聯,通過手柄調節可實現對系統臨界壓力的控制;在卸荷閥的出油口b端通過高壓硬管或軟管分別與前懸架控制閥和后懸架控制閥的進油端連接,前懸架控制閥和后懸架控制閥為三位三通電磁閥,當系統不工作時電磁閥處于中位斷開狀態;前懸架控制閥和后懸架控制閥的出油端先后串聯節流閥組和懸架液壓鎖,懸架液壓鎖為二位二通電磁閥,懸架液壓鎖通過管路與油氣懸架連接。當懸架液壓鎖斷電時,油氣懸架中的油液與車姿調節系統隔離,確保車輛姿態和行駛性能的穩定,當懸架液壓鎖通電時,油氣懸架中的油液將通過車姿調節系統流回油箱。
本發明車姿調節系統由一個懸架裝置控制組合閥和兩個連通液壓鎖組合閥及相應管路、傳感器等組成。懸架裝置控制組合閥和兩個連通液壓鎖組合閥均采用插裝式電磁閥以減小布置空間,閥塊采用輕鋁合金材料,相較于傳統鋼材料閥塊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優良的抗腐蝕抗氧化性能,同時可以使得整個車姿調節系統重量減重近60%。系統中設有流量閥,用于調整系統流量保證系統在同一方向上運動同步,同時用于控制系統的動作速度。
通過加設角度傳感器來進行車姿控制,通過加設壓力傳感器來進行輪荷監測。車姿控制主要通過控制系統采集位于車體前后四個懸架的角位移傳感器所測量的車體高度數據來保證車姿高度是否滿足設計要求。角位移傳感器采用無接觸式角位移傳感器,其具有精度高、測量范圍大的特點,并通過防護等級的提高能夠滿足車輛對電磁兼容性和環境適應性等的特殊要求。輪荷監測是通過設置于液壓系統中的兩個壓力傳感器來采集前軸和后兩軸的系統壓力,通過控制系統判斷各輪荷是否滿足使用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車姿調節系統組成原理圖;
圖2為車姿調節系統各功能閥塊組成原理圖;
圖3為懸架裝置控制組合主視圖;
圖4為懸架裝置控制組合俯視圖;
圖5為懸架裝置控制組合后視圖;
圖6為連通液壓鎖組合裝配圖;
圖7為車姿調節系統連線圖;
圖8車姿調節系統上升狀態原理圖;
圖9車姿調節系統下降狀態原理圖;
圖10車姿調節系統前傾狀態原理圖;
圖11車姿調節系統后傾狀態原理圖;
圖12節流閥組原理圖。
圖中:1-系統動力源,2-懸架裝置控制組合,3-手動泵,4-右一油氣懸架,5-右二油氣懸架,6-連通液壓鎖組合,7-右三油氣懸架,8-左三油氣懸架,9-左二油氣懸架,10-左一油氣懸架,11-主閥回油單向閥、12-溢流閥,13-卸荷閥,14-前懸架控制閥,15-右前懸架液壓鎖,16-右前上升節流閥,17-右前單向閥,18-前軸液體壓力傳感器,19-右前下降節流閥,20-后懸架控制閥,21-右后上升節流閥,22-右后下降節流閥,23-右后單向閥,24-后軸液體壓力傳感器,25-左后單向閥,26-左后下降節流閥,27-左后上升節流閥,28-后懸架單向閥,29-前懸架單向閥,30-左前上升節流閥,31-左前懸架液壓鎖,32-左前下降節流閥,33-左前單向閥,34-進油濾,35-回油濾,36-動力源(泵馬達系統),37-油箱,38-后懸架液壓鎖,39-后越障閥,40-其余系統預留口,41-高壓軟管,42-隔壁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車姿調節系統做詳細描述:
圖1所示為車姿調節系統原理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未經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8511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編碼方法以及裝置、解碼方法以及裝置
- 下一篇:乙炔基衍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