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體運輸車的液罐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83042.4 | 申請日: | 2012-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008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高鳳明;閆成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三興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D88/12 | 分類號: | B65D88/12;B65D9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睿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96 | 代理人: | 龔海軍;何秀明 |
| 地址: | 10007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體 運輸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體運輸車,尤其是具有多個儲液艙的液體運輸車的液罐。
背景技術
目前,罐式車輛有時需要運輸兩種液體(例如兩種油品),罐體內部結構需要設計成兩艙或多艙,傳統的兩艙布置為前后布置或左右布置。一般按順序裝液體,即裝滿一艙再裝另一艙。在裝液體過程中,如果艙布置為左右布置,即出現輪荷不均;如果艙布置為前后布置,即出現軸荷不均;二者均對車輛壽命造成影響,關鍵是更影響行車安全。
因此,在運輸兩種液體中,需要一種時刻滿足車輛質心位置不發生變化的液體運輸車的液罐。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液體運輸車的液罐,使運輸兩種液體的罐式車輛在裝液體、卸液體和運輸液體時質心位置不發生變化,實現左右輪荷和前后軸荷均衡,提高罐式車輛運輸兩種液體介質時的整車穩定性。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液體運輸車的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體、前后艙連接槽及隔艙板,在液罐內設有沿罐體長度方向上前后對稱的隔艙板,所述隔艙板將罐體內部分隔為前側艙、中間艙和后側艙,前側艙的形狀和尺寸與后側艙的形狀和尺寸相同,前側艙的容積和后側艙的容積相等,在罐體下部罐外偏離罐體底部中心設有連接前側艙和后側艙的前后艙連接槽,與前后艙連接槽相連的前側艙和后側艙各開有一個第一孔,所述第一孔與前后艙連接槽連通。
在上述方案中,前側艙和后側艙裝有同一種液體,中間艙裝有另一種液體。通過前后艙連接槽和第一孔將前側艙液體和后側艙液體貫通,實現裝液體時前側艙液體向后側艙流、卸液體時后側艙液體向前側艙流、運輸過程中前側艙和后側艙液體貫通,從而實現裝液體、卸液體和運輸液體時前側艙和后側艙都有相同容積的液體,左右輪荷和前后軸荷均衡。
此外,在前側艙下部罐外設有與前側艙相連接的第一導流槽,在與第一導流槽相連接的前側艙開有一個或兩個以上第二孔,所述第二孔與第一導流槽連通,使前側艙的液體與第一導流槽液體貫通。或者,在后側艙下部罐外設有與后側艙相連接的第一導流槽,在與第一導流槽相連接的后側艙下部開有一個或兩個以上第二孔,所述第二孔與第一導流槽連通,使后側艙的液體與第一導流槽液體貫通。
在中間艙下部罐外偏離罐體底部中心設有與中間艙相連的第二導流槽,在與第二導流槽相連接的中間艙開有一個或兩個以上第三孔,所述的第三孔與第二導流槽連通,使中間艙液體與第二導流槽液體貫通。
可選地,在罐體下部罐外偏離罐體底部中心30mm設有連接前側艙和后側艙的前后艙連接槽,在中間艙下部偏離罐體底部中心30mm設有與中間艙相連的第二導流槽,前后艙連接槽在罐體的主軸中心線左邊、第二導流槽在罐體的主軸中心線右邊或者前后艙連接槽在罐體的主軸中心線右邊、第二導流槽在罐體的主軸中心線左邊。
可選擇地,所述第一孔為方孔或圓孔。所述方孔的尺寸是:長度200mm,寬度185mm。所述第二孔為二個孔,所述第二孔的直徑為120-140mm;所述第三孔為三個,所述第三孔的直徑為120-140mm。
第一導流槽下部焊接第一進出液體口法蘭,第一進出液體口法蘭與裝第一種液體的管路系統相連,進行液罐前后艙的裝液體和卸液體。第二導流槽下部焊接第二進出液體口法蘭,第二進出液體法蘭與裝第二種液體的管路系統相連,進行液罐中間艙的裝液體和卸液體。
液罐由罐體下部的罐座支撐并固定在汽車底盤系統之上,沿罐體長度方向在前側艙、中間艙及后側艙各設有橫向防波板,以減輕汽車加速和減速時液體的波動。在前側艙、中間艙及后側艙的上部各設有人孔,方便罐體制作和使用中進行罐內檢修。在人孔蓋板上裝有觀測孔和呼吸閥,人孔蓋板上的呼吸閥用于裝液體時排出空氣,在卸液體時吸入空氣,以防止罐內形成真空。
所述液罐可以為油罐,所述管路系統為油路系統。
由于前側艙和后側艙已經實現了左右輪荷和前后軸荷均衡,而中間艙在液罐中間,因此,這種結構,可以保證,無論罐內前側艙和后側艙裝液體,還是罐內中間艙裝液體,甚至罐內前側艙和后側艙、中間艙同時裝液體過程中,罐體質心水平位置不發生變化,軸荷與輪荷滿足設計要求,最終達到安全行車。從本質上解決了目前國內外車載兩種液體的罐式車輛,在裝、卸、運過程中,輪荷或軸荷比例不均衡的問題。
附圖說明
應說明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示意地示出了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而沒有包括本發明的所有可能的實施例。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液罐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去掉罐座后的A向視圖;
圖3是圖1的側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三興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三興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8304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