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確定易繁殖微生物的產品的輻照劑量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79313.9 | 申請日: | 2012-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82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鄒偉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鄒偉權 |
| 主分類號: | A61L2/08 | 分類號: | A61L2/08;A23L3/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53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確定 繁殖 微生物 產品 輻照 劑量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輻照方法,特別涉及針對易繁殖微生物的產品的輻照方法,屬于生物輻照殺菌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
微生物給健康產品生產、銷售、使用三方面帶來巨大的麻煩,造成的重大損失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2011年10月,思念″含菌″″事件給企業帶來沉重打擊。2010年12月7日,美國FDA發布53-17號進口預警,由于受到微生物污染對進口化妝品實行自動扣留……,紅色警報清單上有中國企業13家。微生物污染影響的不僅僅只是產品安全,同時很有可能引發相應的產品召回事件或導致回收作廢處理,甚至引發公司的財政危機。輻照殺菌技術可解決健康產品從原材料、半成品、包裝直至成品全過程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問題,與其它殺菌方法相比,其應用前景極其廣闊。
常規的輻照殺菌方法根據產品生產后的初始污染菌、產品微生物的綜合D10,按照數學模型(式1)確定產品輻照劑量D,制定輻照殺菌工藝。
式1中:D為達到滅菌保證水平所需劑量(kGy),N0、N分別為輻照滅菌前樣品中初始污染菌數及滅菌后產品中污染菌的存活數,D10為細菌的綜合D10值。
這種常規輻照殺菌方法適宜低含水量、營養成分低的產品如調味品、脫水蔬菜、中藥材等。但對于一些水分含量高、營養成分豐富的易繁殖的微生物產品,如:面膜、眼貼、膏霜等化妝品,鹽焗雞翅、鹽焗鳳爪等休閑食品,由于未輻照前產品微生物繁殖較快,產品生產后投入輻照的時間間隔長短嚴重影響滅菌效果,上述常規方法難以達到滅菌要求。
專利CN200610040128.6其寵物食品的輻照殺菌方法和專利CN201110098354.0的一種文蛤的輻照殺菌加工方法僅針對特定產品的輻照殺菌方法,方法較為簡單且不合理,在大規模實際輻照加工難以實現。
CN200810151223.2其食品包裝的輻照控制方法,考慮食品包裝材料的輻照滅菌,食品包裝材料一般為塑料成分,不支持微生物生長,該方法不適宜于微生物快速繁殖產品的輻照殺菌。CN200810151222.8其食品及相關產品輻照控制方法,考慮了產品含水量、pH值、氧化還原電位、初始菌數量、產地、保質期、蛋白質含量、樣品的物理狀態等因素對輻照殺菌的影響。但在實際輻照服務過程中,生產商生產后的產品由于生產周期和物流等因素不可能立即送往輻照中心輻照,而且輻照中心由于產能等因素亦不可能即可投入輻照。這一實際情況給微生物快速繁殖產品的輻照殺菌帶來種種不利影響,產品投入輻照間隔時間越長,微生物繁殖的數量越多,按照CN200810151222.8的方法仍然難以確保微生物快速繁殖產品的輻照殺菌效果和產品質量。
面膜、眼貼、膏霜等化妝品以及鹽焗雞翅、鹽焗鳳爪等休閑食品,其實際生產受原材料、生產工藝以及人員衛生等條件的影響,生產產品極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該類產品含水量高、且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果未及時降低微生物,即使存在防腐劑的情況下也可能大量繁殖,造成產品報廢(防腐劑只能延緩微生物的繁殖,而不能殺滅微生物)。根據微生物生長規律,如產品投入輻照間隔時間過長(進入指數繁殖期后),可能會出現如下不利因素:首先,按照常規的輻照殺菌方法難以達到預期的殺菌效果。如果重復輻照,因微生物繁殖,則二次輻照的劑量難以確定,極易造成產品報廢。其次,若加大輻照殺菌的劑量,則可能破壞產品品質。化妝品高劑量輻照可能會出現以下異常:物質粘性的改變、物質光澤度變暗、材料顏色改變、物質材料變脆。休閑肉制品高劑量輻照可能出現口味變化和產生輻照味,影響品質。最后,若細菌大量繁殖,則防腐劑將被部分消耗,造成如下不利因素:面霜之類化妝品可能在消費者使用過程中發霉;鹽焗雞翅由于防腐劑減少則可能造成保質期縮短。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鄒偉權,未經鄒偉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7931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