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磁動力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72488.7 | 申請日: | 2012-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100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汝成;金啟前;由毅;吳成明;趙福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33/18 | 分類號: | H02K33/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愛華 |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磁 動力裝置 具有 裝置 汽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新能源動力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電磁動力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汽車。
背景技術
????在公知的引擎中,通過汽油等燃料在汽缸中燃燒爆炸,而產生動力源以驅動汽缸中的活塞,該活塞并經由曲柄滑塊機構,將直線動力傳輸至曲柄軸,而轉換為旋轉動力,用以提供各種機械裝置所需的旋轉動力源。然而,這類引擎系采用汽油等燃料,而就在全球石油危機的陰影下,必須采用新的能源,或是利用新能源產生之電力作為引擎的動力源,以解決眼前的能源危機。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由于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現有的電動汽車的配套零件還不完善,限制了電動汽車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磁動力裝置,該電磁動力裝置與傳統驅動裝置配件相結合。
為達上述優點,本發明提供一種電磁動力裝置,包括缸體、活動塊、第一磁性組件、第二磁性組件、第三磁性組件、連桿和曲軸;所述活動塊容置在所述缸體內部;所述活動塊通過所述連桿與所述曲軸連接;所述第一磁性組件設置在所述缸體上部,所述第二磁性組件設置在所述活動塊內,所述第三磁性組件設置在所述缸體下部;所述活動塊位于所述第一磁性組件和所述第三磁性組件之間,至少所述第一磁性組件和所述第三磁性組件為線圈或至少所述第二磁性組件為線圈。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磁性組件為線圈,所述缸體內壁設有導軌,所述活動塊沿所述導軌滑動,所述第二磁性組件通過所述導軌與外界電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組件和所述第三磁性組件為永久磁體,且彼此相對的一端極性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組件及所述第三磁性組件為線圈。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組件及所述第三磁性組件為線圈,所述第二磁性組件為永久磁體。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磁性組件包括二永久磁體,所述二永久磁體分別位于所述活塞的二端。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磁性組件設置在氣缸蓋內,第三磁性組件設置在氣缸體內,而所述活動塊就是活塞。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缸體包括頂壁和底壁,所述第一磁性組件和所述第二磁性組件分別固定在所述頂壁和所述底壁。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活動塊內部設有容置腔,所述第二磁性組件固定在所述容置腔內。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電子控制單元和上述電磁動力裝置,所述電子控制單元控制所述線圈的電流方向和電流強度。
本發明的電磁動力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汽車,活動塊位于第一磁性組件和第三磁性組件之間,活動塊通過連桿與曲軸連接,至少第一磁性組件和第三磁性組件為線圈或至少第二磁性組件為線圈,可以通過電子控制單元控制線圈的電流方向交替變化,線圈的極性交替變化,第一磁性組件和第三磁性組件交替吸引/排斥第二磁性組件,從而使活動塊上下往復運動,帶動曲軸轉動。因為連桿和曲軸都可以采用傳統發動機的配件,可以與傳統發動機的驅動結構更好配合,所以相較現有技術,本發明的電磁動力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汽車可以得到更好的應用。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電磁動力裝置的單缸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磁動力裝置的單缸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電磁動力裝置的單缸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方便說明,本發明以下實施例的電磁動力裝置以應用在汽車上舉例加以說明,電磁動力裝置與汽車的電子控制單元(Electronic?Control?Unit)結合使用。
第一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電磁動力裝置包括缸體10、活動塊20、連桿30、曲軸40、第一磁性組件50a、第二磁性組件60a和第三磁性組件70a。缸體10包括頂壁12、周壁14和底壁16。周壁14上設有導軌18?;顒訅K20容置在缸體10內部,活動塊20二側設有與導軌18配合的導塊22,活動塊20沿導軌18滑動?;顒訅K20底部通過連桿30與曲軸40連接,曲軸40的端部與飛輪80連接,從而活動塊20上下往復運動時帶動曲軸40轉動,而曲軸40又帶動飛輪80轉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7248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