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蟹香心碎花生的生產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171677.2 | 申請日: | 2012-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155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優(yōu)爾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1/36 | 分類號: | A23L1/36 |
| 代理公司: | 蘇州銘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張一鳴 |
| 地址: | 215111 江蘇省蘇州市吳***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心碎 花生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花生的生產方法,尤其是一種口感酥脆、具有蟹香味道的蟹香心碎花生的生產方法,屬于花生深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花生滋養(yǎng)補益,有助于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長生果”,并且和黃豆一同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花生的營養(yǎng)價值比糧食高,可以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適宜制作各種營養(yǎng)食品,而我國又是花生的生產大國,傳統(tǒng)的食用方法如水煮花生、干炒花生,油炸花生等,難以滿足人們適宜增長的需要。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種口感酥脆、具有蟹香味道的蟹香心碎花生的生產方法。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蟹香心碎花生的生產方法,將所述蟹香心碎花生的原料:花生、小麥粉、氧化羥丙基淀粉、白砂糖、鹽、蟹香調味粉、大豆油、麥芽糊精、辣椒粉檢測驗收;經過掛衣處理,去掉花生的外皮再進行烘烤;通過裹粉步驟將小麥粉、氧化羥丙基淀粉、麥芽糊精加上大豆油調勻,并均勻裹覆在花生的表面進行烘烤;所述兩次烘烤的溫度均為100-130°C左右,時間均為2小時左右;將烘烤完成后的花生壓裂,再與白砂糖、鹽、蟹香調味粉、辣椒粉放在一起攪拌均勻完成調味;最后成量包裝。
優(yōu)選的,所述的蟹香心碎花生的原料中,花生占30-40%、小麥粉占20-30%、氧化羥丙基淀粉占20-30%、白砂糖占10-20%、鹽占1-2%、蟹香調味粉占1-5%、大豆油占0.5-1.5%、麥芽糊精占0.5-1.5%、辣椒粉占0.1-0.5%。?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蟹香心碎花生的生產方法,原料包含花生、小麥粉、氧化羥丙基淀粉、白砂糖、鹽、蟹香調味粉、大豆油、麥芽糊精辣椒粉;所述蟹香心碎花生經過原料驗收、掛衣、烘烤、裹粉、烘烤、壓裂、調味、包裝完成生產,經過這種方法生產的蟹香心碎花生口感酥脆,具有蟹香味,即開即食,非常適合大眾口味。???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蟹香心碎花生的生產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蟹香心碎花生的生產方法,將所述蟹香心碎花生的原料:花生、小麥粉、氧化羥丙基淀粉、白砂糖、鹽、蟹香調味粉、大豆油、麥芽糊精、辣椒粉檢測驗收;經過掛衣處理,去掉花生的外皮再進行烘烤,所述花生所占的比例為31%;通過裹粉步驟將22%的小麥粉、25%的氧化羥丙基淀粉、1%的麥芽糊精加上0.8%的大豆油調勻,并均勻裹覆在花生的表面進行烘烤;所述兩次烘烤的溫度均為100-130°C左右,時間均為2小時左右;將烘烤完成后的花生壓裂,再與15%的白砂糖、2%的鹽、3%的蟹香調味粉、0.2%的辣椒粉放在一起攪拌均勻完成調味;最后成量包裝。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蟹香心碎花生的生產方法,原料包含花生、小麥粉、氧化羥丙基淀粉、白砂糖、鹽、蟹香調味粉、大豆油、麥芽糊精、辣椒粉;所述蟹香心碎花生經過原料驗收、掛衣、烘烤、裹粉、烘烤、壓裂、調味、包裝完成生產,經過這種方法生產的蟹香心碎花生口感酥脆,具有蟹香味,即開即食,非常適合大眾口味。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發(fā)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優(yōu)爾食品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優(yōu)爾食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716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