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副諧振腔進氣歧管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67404.0 | 申請日: | 2012-05-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784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偉國;王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35/104 | 分類號: | F02M35/104;F02B2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吳寶泰;何宜章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諧振腔 歧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進氣歧管,尤其是涉及一種自然吸氣汽油發動機帶副諧振腔進氣歧管。
背景技術
由于進氣系統長度與管徑的影響,在自然吸氣汽油發動機的寬廣工作轉速范圍,充氣效率的變化也很劇烈。根據研究與試驗結果,在進氣歧管長度一定的條件下,由于發動機轉速頻率的不同,充氣效率必然會在某段轉速內出現降低的情況。因為進氣諧振的影響無法在某段轉速頻率內在進氣門處形成一個高壓區,無法利用諧振提升該段轉速內的充氣效率。解決此類情況,一般會采用多套進氣歧管的長度和管徑的組合試驗方案進行開發,得出最佳組合。開發成本高,效率低,而且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設計了一種副諧振腔進氣歧管,其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自然吸氣汽油發動機外特性性能無法避免在某一段轉速范圍內會出現下降,這是由于自然吸氣發動機進氣諧振引起的,現階段只能通過優化進氣歧管長度或者管徑等手段彌補性能損失,難免顧此失彼。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種副諧振腔進氣歧管,在進氣歧管上設有主諧振腔(1)和副諧振腔(2),主諧振腔(1)具有氣流入口和氣流出口,主諧振腔(1)還與副諧振腔(2)相連通。
進一步,主諧振腔(1)與副諧振腔(2)通過連接通道(3)連通。
進一步,根據發動機的轉速變化,連接通道(3)的長度和直徑為可變的。
進一步,根據發動機的轉速變化,副諧振腔(2)體積為可變的。
進一步,副諧振腔(2)體積與汽油發動機轉速頻率存在以下關系:V=Nf,其中V表示副諧振腔體積,f表示汽油發動機轉速頻率,N表示常數。
該副諧振腔進氣歧管與傳統的進氣歧管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根據Helmholtz原理,在最佳長度進氣歧管上增加一個副諧振腔,增加某一段轉速范圍的諧振能量,增加發動機的進氣量,提高諧振能量,提高充氣效率,但不影響其他轉速的充氣效率。
(2)本發明設計簡單,成本低廉。相對于其他技術,不需要改變進氣歧管本體,設計簡單可靠,而且周期短,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副諧振腔進氣歧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副諧振腔進氣歧管的外形圖;
圖3:本發明副諧振腔進氣歧管的剖視圖;
圖4:本發明中主諧振腔與副諧振腔連接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主諧振腔;2—副諧振腔;3—連接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至圖4,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副諧振腔進氣歧管,在進氣歧管上設有主諧振腔1和副諧振腔2,主諧振腔1具有氣流入口和氣流出口,主諧振腔1還與副諧振腔2相連通。副諧振腔2只與主諧振腔1連通,因而在在發動機某段轉速范圍內,會提高諧振能量,提高充氣效率,但并不影響其他轉速的充氣效率。
如圖2和圖3所示,根據發動機某段轉速性能需求改變副諧振腔體積、副諧振腔與主諧振腔連接通道的長度和直徑,不需要為了提升某一小段轉速的性能而大范圍更改進氣歧管設計。
如圖4所示,主諧振腔1與副諧振腔2通過連接通道3連通。在滿足發動機最佳性能的進氣歧管主諧振腔上增加一個副諧振腔,結構和工藝都相當簡單。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發明的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6740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能計量裝置現場校驗用臨時負載器
- 下一篇:高彈性高含棉襪及其編織成型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