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液多路換向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46444.7 | 申請日: | 2012-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446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22 |
| 發明(設計)人: | 賈世潮;周洪濤;鄧繼周;管燕梅;蔡偉;張勇;陶新高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長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5B13/02 | 分類號: | F15B13/0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001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液多路 換向 | ||
1.電液多路換向閥,包括進油閥片(1)、換向閥片(2)和回油閥片(3),其特征是,所述進油閥片(1)包括進油閥體(5)和安全閥(6);所述安全閥(6)安裝在進油閥體(5)上;所述進油閥體(5)上設有進油口P(7),進油閥體(5)內設有主油道(8)、工作油道(9)和第一油道(10),所述主油道(8)與進油口(7)相連通,所述工作油道(9)和第一油道(10)均與主油道(8)相連通;所述第一油道(10)與先導油道相連接,所述先導油道包括主先導油道(11)、第一先導油道(12)和第二先導油道(13),所述主先導油道(11)與所述第一油道(10)連接處設有減壓閥(14);所述工作油道(9)內設滑閥(15),所述工作油道(9)通過安全閥(6)與回油通道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液多路換向閥,其特征是,所述換向閥片(2)包括換向閥體(17)、第一端蓋(18)和第二端蓋(19),第一端蓋(18)和第二端蓋(19)分別設于換向閥體(17)的兩端;第一端蓋(18)和第二端蓋(19)上均設有電磁閥(20);所述第一端蓋(18)和第二端蓋(19)的內腔中均設有換向油道(21)和端蓋回油道(22),所述端蓋回油道(22)與閥體先導油回油道(23)相連通;
所述第一端蓋(18)的內腔中的換向油道(21)內設有手動拉桿(24);所述換向閥片(2)的閥桿(25)左端部伸入所述第一端蓋(18)的換向油道(21)中;在所述換向閥片(2)的閥桿(25)的左端設置有浮動套(26);所述閥桿(25)的左端部設有外螺紋,浮動套(26)的內表面設有內螺紋,閥桿(25)與浮動套(26)通過螺紋副相連接;浮動套(26)的左端部為空腔,手動拉桿(24)的右端部嵌入在浮動套(26)左端部的空腔內,所述手動拉桿(24)的右端部與所述浮動套(26)的空腔之間為間隙配合;所述手動拉桿(24)的左端部上固定連接有換向拔塊(27),所述換向手柄(28)固定連接在所述換向拔塊(27)上;
所述電磁閥(20)包括電磁鐵(29)、電磁閥芯(30)、電磁閥套(31)和電磁閥彈簧(32);所述第一端蓋(18)上的電磁鐵(29)設于第一端蓋(18)的左端部,電磁閥芯(30)設于第一端蓋(18)的電磁閥腔(33)內;所述電磁閥套(31)和電磁閥彈簧(32)均套設于所述電磁閥芯(30)上;所述電磁閥腔(33)與所述換向油道(21)相連通,所述電磁閥腔(33)與端蓋先導油進油道(38)和端蓋回油道(22)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液多路換向閥,其特征是,還設置有合流閥片(4);所述合流閥片(4)設置在兩個換向閥片(2)之間;所述合流閥片(4)上設有輔助進油口(34)。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液多路換向閥,其特征是,在所述換向閥片(2)中,在端蓋回油道(22)內設置有節流螺塞(35);所述節流螺塞(35)的外周面為外螺紋,節流螺塞(35)上設有沿著所述節流螺塞(35)的軸向貫穿所述節流螺塞(35)的節流孔(3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長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合肥長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46444.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效率電除塵器
- 下一篇:一種采用液氮為冷源的低溫粉碎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