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造了底火的槍彈和炮彈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125972.4 | 申請日: | 2012-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278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振居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振居 |
| 主分類號: | F42B5/00 | 分類號: | F42B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200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人民醫***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造 底火 槍彈 炮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武器、彈藥領域,涉及槍彈和炮彈及配套的槍、炮。
背景技術
當代的槍彈和炮彈通常包括彈頭、彈殼、發射藥和底火等部分。當代的槍、炮的主要部分是槍、炮管。槍、炮管又叫身管。身管內表面所包圍起來的空間稱為槍、炮膛。
槍、炮發射時,彈頭飛出膛口(槍、炮口)時,膛口附近會出現很大的火焰,即膛口焰。人們認為,膛口焰是,發射藥內所含的碳、氮等成分燃燒不足,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氣態不完全氧化物,以及未燃盡的發射藥殘余,隨高溫高壓高速的氣體射流(其實更應該稱為氣溶膠射流,因為里面夾雜大量固體微塵、火藥殘余)穿過膛口接觸到足夠的氧氣,其中的可燃成分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反應,而產生的爆燃和隨之發出的閃光。在夜間膛口焰會直接使陣地暴露,并會使射手眼睛發花,所以非常有害。隨著紅外探測技術的發展,敵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利用膛口焰發出的紅外線,確定我方的準確位置,所以,即使在白天,它也易暴露目標,對戰地偽裝很不利,給陣地帶來危險。
為了消除膛口焰的危害,人們發明了消焰器。消焰器是用于減小膛口焰的裝置,一般為前方開放式的罩形結構(錐形或筒形)。其作用是改變膛口焰形狀和大小,把原本沿身管方向的長條形火焰形狀改為向身管側后方噴射的多股氣流,以保證在掩體內發射時不會因為膛口焰射出掩體而暴露目標,以達到隱蔽的效果。
人們還發明了消焰劑,用于火炮。消焰劑通常使用氯化鉀、硫酸鉀等鹽類。加入消焰劑后使火藥氣體出膛口后不易燃燒,從而減小膛口焰。黑藥中因為有硫酸鉀,也有消焰作用。使用消焰劑會產生煙霧,即膛口冒白煙,白天也易暴露目標,所以白天不使用。消焰劑通常做成單獨的藥包放在裝藥中,或單獨放置,射擊前按需要放入。
但是上述兩種方法都不理想,當代的軍事演習,無論白天還是晚上,炮口還是電閃雷鳴、火光沖天,各種槍支還是吐著火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減小甚至消除膛口焰。申請人認為:發射藥在膛內因缺氧而燃燒不完全,出膛口遇到氧氣才爆燃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用在發射藥中添加氧化劑的方法也是很容易解決的。每一個發射藥顆粒的燃燒實際分為三個過程:“點火”、“著火”和“燃燒”。“點火”是在外部沖量(迅速加熱或打擊)的作用下首先在顆粒表面一點或數點開始的放熱反應。“著火”是“點火”后放熱反應沿著顆粒表面傳播的過程。“燃燒”是“點火”后放熱反應通過顆粒表面向內部垂直傳播的過程。因底火在彈殼底部,發射時彈殼底部的發射藥顆粒首先“點火”、“著火”并“燃燒”,產生的高壓氣體將還沒有“點火”的其它發射藥顆粒和彈頭一起轟入膛內。膛內成為發射藥的燃燒室。隨著彈頭向膛口方向移動,燃燒室空間迅速擴大,其中的發射藥顆粒懸浮在氣體中,密度迅速降低,顆粒之間的距離增大。這不利于已經“著火”和“燃燒”的顆粒對沒有“點火”的顆粒進行“點火”。宏觀上看,膛內發射藥燃燒的順序是沿著彈頭運動的方向進行的。最后燃燒的發射藥是最靠近彈頭的部分,也就是最靠近膛口的部分。這部分發射藥就有可能因槍、炮膛不夠長,沒有充分的時間燃燒完畢就被和彈頭一起噴出膛口而形成膛口焰。而槍、炮膛的長度是由各種因素限制的,不可能越長越好。因此,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槍、炮彈內安裝一個使發射藥逆著彈頭運動方向燃燒的裝置。發射藥燃燒的順序,按照逆著彈頭運動的方向進行,最后燃燒彈殼底部的發射藥。彈殼內的空間是發射藥的燃燒室。彈殼只向膛內噴射燃燒后產生的氣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即使有沒有燃盡的發射藥,也會留在彈殼內,不會噴出膛口形成膛口焰。
2、發射藥在彈殼內燃燒,不在膛內燃燒,膛內沒有發射藥燃燒后的殘渣,連續發射時彈頭與膛壁的摩擦力幾乎沒有增加,彈頭精準度幾乎沒有下降。
3、發射藥在彈殼內燃燒,不在膛內燃燒,膛內沒有發射藥燃燒后的殘渣,連續發射時彈頭與膛壁的摩擦力幾乎沒有增加,能夠延長身管的使用壽命。
4、發射藥在彈殼內燃燒,不在膛內燃燒,膛內沒有發射藥燃燒后的殘渣,能夠減少槍、炮膛的清理次數和時間。
?
具體的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振居,未經王振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2597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