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即食飽腹谷物果蔬粉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16304.5 | 申請日: | 2012-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134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朱科學;周惠明;吳佳伶;崔幼恬;郭曉娜;彭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L1/09 | 分類號: | A23L1/0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信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秀麗 |
| 地址: | 21412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即食 谷物 果蔬粉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即食飽腹谷物果蔬粉,特別是一種營養豐富、沖調性能好、口感好、食用后能快速產生飽腹感的谷物果蔬粉。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用于家中做飯的時間日益縮短,更多的時候是在辦公室,甚至是在路上解決早餐,在餐館里解決午餐和晚餐,這樣就很難做到飲食的合理搭配,盡管人們都知道一日三餐對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并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認真地烹調三餐,特別是大中城市的職業化人員及家庭。并且合理營養是健康的物質基礎,而平衡膳食是合理營養的唯一途徑。所謂平衡膳食,是指達到營養供給量的平衡膳食,它不僅在熱能與營養素上使攝食者滿足了生理上的需要,而且在各種營養素之間建立起一種生理上的平衡。即食飽腹谷物果蔬粉,恰恰是一類方便食用的健康食品,簡單的消費方式,讓消費者可以在快捷、方便的情況下享用營養搭配均衡、美味的谷物食品,是解決現代快節奏生活中城市居民膳食營養失衡的途徑之一,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雖然目前國內外市場上已有比較多的雜糧營養粉和果蔬粉,但是大多產品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比如,營養搭配不合理、加工粗糙、制作工藝簡單、沖調性差、口感差、添加劑添加過量、價格較高等等,不能滿足大眾消費者的要求和需求。因此,開發出營養搭配合理、方便食用、沖調性能好、口感好、食用后能夠快速產生飽腹感的谷物果蔬粉產品,不但能夠大大豐富方便食品市場,而且改善居民特別是上班族的營養攝入狀況,提高廣大消費者的健康水平,而且還可以提高谷物和果蔬的附加值,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營養搭配均衡、方便食用、沖調性能好、口感好、食用后能快速產生飽腹感的谷物果蔬粉產品。
本發明所提供的即食飽腹谷物果蔬粉,由下述質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組成:谷物60-70%、果蔬15-25%、輔料15-22%;所述谷物由糙米、玉米、小麥胚芽、燕麥、蕎麥和豆渣組成,其重量百分比組成為:糙米15-25%、玉米10-20%、小麥胚芽6-15%、燕麥4-15%、蕎麥4-15%、豆渣2-12%;所述果蔬由胡蘿卜粉、香蕉粉、紅棗粉、牛蒡粉和綠茶粉組成,其重量百分比組成為:胡蘿卜粉2-8%、香蕉粉2-8%、紅棗粉0-6%、牛蒡粉0.5-5%、綠茶粉0.5-5%,各果蔬粉均為凍干超微粉碎粉;所述輔料為改善沖調性能和口感的麥芽糊精、β-環狀糊精、卵磷脂和單甘酯以及吸水膨脹率極高的魔芋膠、明列子、殼聚糖,其重量百分比組成為:麥芽糊精6-15%、β-環狀糊精1-8%、卵磷脂0.2-1.2%、單甘酯0.2-1.2%、魔芋膠0.6-2.0%、明列子0.05-0.5%、殼聚糖0-1.0%,所述輔料粒徑大小在80-100目。
所述即食飽腹谷物果蔬粉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三種原料即谷物、果蔬和輔料分別加工制粉,三種粉再按照比例稱量,均勻混合,包裝成品。
其中谷物粉的加工方法為:先將糙米、玉米、燕麥和蕎麥分別置于1∶5-1∶10(v/w)的自來水中攪拌逆流清洗,然后瀝干,將糙米和玉米粉碎過60-100目篩,將糙米粉、玉米粉、豆渣按比例混合后進行雙螺桿擠壓膨化處理,加水量20-30%,擠壓機四區的溫度為120-150℃;將新鮮小麥胚芽也采用雙螺桿擠壓膨化處理,擠壓機四區的溫度為130-150℃;對燕麥和蕎麥進行120-200℃高溫焙炒處理10-30min,將以上各熟化的谷物分別進行粉碎并過80-100目篩,然后按比例混合,再將谷物粉放置于功率為1-4kw的微波紫外設備中干燥殺菌20-60s。
各果蔬粉均為凍干超微粉碎粉,按比例稱量后混合即得果蔬粉。
各輔料已是粉狀,只需按比例稱量然后混合均勻,再稍微粉碎后,過80-100目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1630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