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具有張應變的絕緣體上鍺薄膜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106139.5 | 申請日: | 2012-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233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成;黃詩浩;盧衛(wèi)芳;賴虹凱;陳松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21/762 | 分類號: | H01L21/762 |
| 代理公司: | 廈門南強之路專利事務所 35200 | 代理人: | 馬應森 |
| 地址: | 361005 ***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應變 絕緣體 薄膜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制備具有張應變的絕緣體上鍺(GOI)薄膜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與硅傳統(tǒng)工藝相兼容,在絕緣體上硅(SOI)襯底上外延鍺硅(SiGe)合金薄膜,刻蝕出臺面圖形,在周圍淀積介質薄膜作為保護區(qū),然后選擇性氧化圖形區(qū)域的SiGe,制備具有張應變的GOI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術
鍺材料具有高的載流子遷移率,有可能成為未來微納特征尺寸集成電路金屬-絕緣體-半導體(MOSFET)器件的溝道材料。在鍺中引入應變,將進一步提高其載流子遷移率,獲得高性能的應變Ge?MOSFET器件。另一方面,鍺材料的導帶直接帶與間接帶帶底相差很小,室溫下僅為140meV,理論研究表明,在張應變的作用下,導帶直接帶底向下移動較間接帶導帶底快,兩者相差進一步減小。當張應變達到1.7%時,直接帶與間接帶底發(fā)生反轉,變?yōu)闇手苯訋Р牧希赡艹蔀橹苽涔杌l(fā)光器件的重要材料。應變鍺在微電子和光電子集成器件領域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鍺中引入張應變的技術仍在探索中。
目前,提高鍺張應變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利用硅和鍺之間的熱失配,在硅基上外延鍺材料產生張應變([1]J.Liu,D.D.Cannon,K.Wada,Y.Ishikawa,S.Jongthammanurak,D.T.Danielson,J.Michel,L.C.Kimerling,Appl?Phys?Lett,87(2005)011110;[2]Y.Ishikawa,K.Wada,J.Liu,D.D.Cannon,H.C.Luan,J.Michel,L.C.Kimerling,Joumal?of?applied?physics,98(2005)013501)。這種方法存在的問題是達到的最大應變值為0.25%,仍不能實現Ge的準直接帶結構。二是采用機械應力的方法([3]M.El?Kurdi,H.Bertin,E?Martincic,M.de?Kersauson,G.Fishman,S.Sauvage,A.Bosseboeuf,P.Boucaud,Appl?Phys?Lett,96(2010)041909;[4]T.H.Cheng,K.L.Peng,C.Y.Ko,C.Y.Chen,H.S.Lan,Y.R.Wu,C.Liu,H.H.Tseng,Appl?Phys?Lett,96(2010)211108),通過晶片彎曲提高其張應變,這一類方法獲得的應變不穩(wěn)定,且無法用于集成芯片。三是在GaAs襯底上利用組分漸變的InxGa1-xAs緩沖層技術外延生長張應變Ge([5]Y.Huo,H.Lin,R.Chen,M.Makarova,Y.Rong,M.Li,T.I.Kamins,J.Vuckovic,J.S.Harris,Appl?Phys?Lett,98(2011)011111),雖然可以得到2.33%的張應變,然而這種方法不能與硅基成熟的生產工藝相兼容。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目前存在的提高Ge張應變的方法無法用于集成芯片以及與傳統(tǒng)的硅工藝不相兼容的缺點,提供一種具有張應變的絕緣體上鍺薄膜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首先在SOI襯底上外延生長一定厚度的SiGe薄膜,樣品清洗后采用傳統(tǒng)的光刻和刻蝕工藝得到SiGe的臺面圖形結構;然后利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汽相淀積設備沉積一層Si3N4作為保護區(qū),以防止氧氣對SiGe側面進行氧化;采用常規(guī)電阻式加熱氧化爐對樣品進行選擇性氧化得到具有張應變的GOI單晶薄膜。
本發(fā)明包括以下步驟:
1)在SOI襯底上生長一層Si/SiGe/Si三明治結構;
2)對Si/SiGe/Si三明治結構進行光刻、刻蝕處理后,再沉積保護層,然后采用剝離工藝去掉光刻膠;
3)對樣品進行選擇性氧化和退火,得到局部GOI。
在步驟1)中,所述生長可采用分子束外延或化學汽相沉積法,首先在SOI襯底上外延生長SiGe合金薄膜,對樣品進行清洗去除有機污染物,氧化物和金屬雜質等物質;表面Si層在氧化過程中起到保護鍺流失的作用,所述SiGe合金薄膜的Ge組份在0~1之間,Ge層的厚度可為5~50nm。
在步驟2)中,所述光刻的臺面尺度可小于100μm;所述刻蝕的深度為到達SOI襯底的隱埋SiO2層;所述沉積Si3N4保護層可利用高真空化學汽相淀積設備沉積一層介質材料為Si3N4或SiO2等絕緣介質材料保護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大學,未經廈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0613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21-00 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半導體或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設備
H01L21-02 .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4 .非專門適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組的單個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導體器件之外的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的測試或測量
H01L21-67 .專門適用于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的裝置;專門適合于在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晶片的裝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內或其上形成的多個固態(tài)組件或集成電路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集成電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