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滑軌式自行車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10103127.7 | 申請日: | 2012-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425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22 |
| 發(fā)明(設計)人: | 吳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丹 |
| 主分類號: | B62M1/04 | 分類號: | B62M1/04;B62M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21000 遼寧省錦州***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滑軌 自行車 | ||
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滑軌式自行車,是利用人的體能、采用腳踏動力改變移動方式和速度的工具,可用于后輪驅動的自行車、前輪驅動的自行車、人力三輪車和兩人或多人驅動的組合車,還可以用于健身和體育比賽;
背景技術:傳統(tǒng)的自行車大多是在車架上裝有中軸、大輪盤、腳蹬拐和腳蹬,踏動腳蹬、腳蹬拐就會產生扭力、由大輪盤通過鏈條帶動飛輪驅動車輪旋轉,當腳蹬處于上、下兩個位置時,是很難發(fā)力的位置,通常都叫它“死點”,在接近這兩個區(qū)域的附近,也是發(fā)力的薄弱區(qū);曾經有人把大輪盤改成橢圓形,目的為減緩這種現象,實際在比較平整的路面上發(fā)力又不均衡,因此才很少有人采用;還有的用齒輪或齒輪軸傳動的,由于材料、工藝、成本和應力過于集中等原因也不能被廣泛應用;本發(fā)明是提供一種滑軌式自行車,目的是在于解決上述的缺欠和不足。
發(fā)明內容:在被驅動車輪上的軸筒的兩側各裝有一個單向輪,也稱飛輪;在車座下面的車架上、也就是在騎行時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做上、下踏動時的方位的車架上,有兩條并列的滑軌,滑軌是車架結構的一部分;在每條滑軌上各有一個滑套,在滑套上固定有腳蹬;在滑套下方固定有一段繩帶或鏈條,繩帶或鏈條要繞過固定在兩條滑軌之間下端的槽型滑輪后、固定在另一條滑軌上的滑套的下方;在每個滑套的上方都固定有一段驅動鏈條,驅動鏈條要繞過固定在車架上的導向槽型滑輪和被驅動車輪上的單向輪(飛輪)后,再與一段變向鏈條鏈接,變向鏈條要繞過固定在車架上的橫向槽型滑輪與另一側的驅動鏈條連接,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傳動系統(tǒng)的聯(lián)動閉合;當踏動一側腳蹬,與腳蹬一體的滑套就會牽動驅動鏈條、拉動單向輪驅動車輪旋轉,同時也會通過橫向槽型滑輪拉動另一側單向輪逆轉、并牽動該側滑套沿著滑軌上升,一側腳蹬的最低點也是另一側腳蹬的最高點;如果再踏動另一側腳蹬,就會重復前面的動作,這樣就會不斷地為車輪提供動力,兩側的腳蹬可以在行程中的任何位置互換和任何位置停止,停止踏動時車子會靠慣力行駛,兩側單向輪同時放空;這是一個典型的后驅車傳動過程,也同時適用于人力三輪車,三輪車需要在后軸上同時安裝兩個單向輪;前驅的自行車與后驅略有不同,就是在踏動一側腳蹬時,需通過導向槽型滑輪牽動另一側單向輪做功。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發(fā)力的全過程都是均勻的,沒有強弱的區(qū)分,也沒有“死點”,減少了做無用功的幾率,傳動部分省略了間接環(huán)節(jié),結構部件與功能部件合二為一,可適當減輕車重,也將使騎行的速度發(fā)生改變,這將是人力車的一次跨越性創(chuàng)新或者說是又一個人力車時代的開始。
附圖說明:
圖1、后驅車輪傳動系統(tǒng)示意圖;
圖2、后驅自行車范例;
圖3、前驅車輪傳動系統(tǒng)示意圖
圖4、前驅自行車范例;
實施例1:如圖1、圖2、所示,在被驅動車輪上的軸筒兩側各裝有一個單向輪(11);在車座下面的車架(12)上、也就是在騎行時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做上、下動作的方位的車架(12)上,有兩條并列的滑軌(1),滑軌(1)也是車架(12)結構的一部分;在每條滑軌(1)上各有一個滑套(2),在滑套(2)上固定有腳蹬(3);在滑套(2)的下邊固定有一段繩帶或鏈條(4),這段繩帶或鏈條(4)要繞過固定在兩條滑軌(1)之間下端的槽型滑輪(5)后、再固定在另一側滑軌(1)上滑套(2)的下邊;在滑套(2)的上面都固定有一段驅動鏈條(7),驅動鏈條(7)需繞過導向槽型滑輪(6)、單向輪(11)后,再與一段變向鏈條(10)連接,變向鏈條(10)要繞過固定在車架(12)下面的橫向槽型滑輪(9)與對側固定在滑套(2)上的驅動鏈條(8)連接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傳動系統(tǒng)的聯(lián)動閉合;當踏動一側腳蹬(3)、與之一體的滑套(2)就會牽動驅動鏈條(7)、拉動單向輪(11)使車輪轉動,同時也會通過變向鏈條(10)繞過橫向槽型滑輪(9)牽動對側的單向輪(11)逆轉,并由這一側的驅動鏈條(7)通過導向槽型滑輪(6)將腳蹬(3)提起,一側腳蹬(3)的最低點就另一側腳蹬(3)的最高點;交替踏動就會不斷的為車輪提供動力,而且在行程內的任何位置都可以互換,當兩只腳都不發(fā)力的時候,兩個單向輪(11)就會同時放空,車子可以靠慣力前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丹,未經吳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0312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