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節油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02808.1 | 申請日: | 2012-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26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馮怡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馮怡剛 |
| 主分類號: | F02M25/12 | 分類號: | F02M25/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貿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嚴新德 |
| 地址: | 上海市中山西路***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節油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學領域,尤其涉及電解技術,特別是一種汽車節油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汽車以燃油作為能源。但是,燃油供應日趨緊張,同時,燃油燃燒后會產生有害物質,影響環境。因此,減少燃油的消耗成為汽車業內人士的普遍追求,但是,迄今尚未出現有效又無副作用的減少燃油的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節油方法,所述的這種汽車節油方法要解決現有技術中汽車節油技術不理想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這種汽車節油方法,包括一個向汽車發動機燃燒室內添加可燃物的步驟,其中,所述的可燃物是氫氣和氧氣,所述的氫氣和氧氣通過水的電解反應產生,所述的水的電解反應在一個電解槽中進行,所述的電解槽設置在汽車上,利用一個輸氣管道從電解槽的上方收集氫氣和氧氣并輸送到汽車發動機的進氣口或者進氣口附近,由汽車發動機吸入后加入燃燒,利用汽車蓄電池為電解反應提供電源。
進一步的,利用汽車蓄電池正常充電飽和后的多余電能對水進行電解。
進一步的,在電解槽中設置升降隔板,升降隔板由不銹鋼材料組成,通過調整升降隔板與水的接觸面積來控制電解反應過程。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實現上述汽車節油方法的裝置,所述的這種汽車節油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電解水裝置,其中,任意一個所述的電解水裝置均各自包括有一個容器,任意一個所述的容器內均各自設置有一個陽極板和一個陰極板,所述的陽極板與所述的陰極板平行,陽極板與陰極板之間的距離在30毫米~82毫米之間,陽極板與陰極板之間設置有一個以上數目的升降隔板,所述的升降隔板相互間隔平行、并且均與陽極板平行,升降隔板的兩側與容器的內壁之間設置有滑動副,升降隔板的滑動方向平行于陽極板并垂直于容器的底面,所述的升降隔板中至少包括有一個間隙控制隔板,所述的間隙控制隔板的底側與容器的內底面之間保持有間隙,所述的間隙的高度在0.2毫米~30毫米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的容器內設置有水位控制裝置,所述的水位控制裝置包括一個水位最低點的控制裝置和一個水位最高點的控制裝置,所述的水位最低點距離容器的內底面20毫米,所述的水位最高點位于升降隔板頂側的下方且與升降隔板的頂側相距5毫米。
進一步的,所述的陽極板和陰極板上分別連接有電池連接導體,所述的升降隔板的數目為1~n個,陽極板和陰極板所連接的電池的供電電壓為V,
進一步的,所述的電解水裝置的數目是兩個以上,所述的兩個以上的電解水裝置中的陽極板通過導線相互連接、陰極板通過導線相互連接。
進一步的,任意一個所述的容器均包括有一個蓋子,蓋子密封連接在容器的頂端,蓋子中設置有一個輸氣導管和一個補水管,所述的輸氣導管和補水管分別與容器的內腔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的補水管與一個水箱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水位控制裝置由一個浮球閥構成,所述的浮球閥設置在容器內腔中的補水管道上。
進一步的,任意一個所述的升降隔板均由不銹鋼板構成。
進一步的,所述的容器外設置有正極接線端子和負極接線端子,所述的正極接線端子通過導體與陽極板連接,所述的負極接線端子通過導體與陰極板連接。
進一步的,容器的橫截面呈矩形,容器的縱向截面呈矩形。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在容器內注水,補水管連接到一個水箱,水位控制裝置控制容器內水位最高點在升降隔板的頂端以下5毫米處,控制容器內水位最低點在容器內底面以上20毫米處。容器上連接有輸氣導管,輸氣導管連接到汽車發動機的進氣口或者進氣口附近。陽極板通過導體與汽車蓄電池的正極連接,陰極板通過導體與汽車蓄電池的負極連接。接通汽車蓄電池后,電流通過容器內水體,在陽極產生氧氣,在陰極產生氫氣,氫氣和氧氣通過輸氣導管傳送到汽車發動機的進氣口或者進氣口附近,由汽車發動機吸入,加入燃燒。因為氫氣和氧氣均為可燃氣體,所以可以替代部分燃油燃燒。汽車蓄電池在正常充電到飽和后會發熱,繼續消耗發電機的電能,本發明利用汽車蓄電池正常充電飽和后的多余電能對水進行電解。通過插拔升降隔板,可以改變升降隔板與水的接觸面積,從而控制電解反應的速度,調整氫氣和氧氣的產生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馮怡剛,未經馮怡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0280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卡式電動花轂棘輪
- 下一篇:超高速永磁電機陶瓷球軸承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