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編碼讀取裝置以及計算機程序產品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101421.4 | 申請日: | 2012-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372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谷本政則;小川泰明;谷岡惠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6K7/10 | 分類號: | G06K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郭鳳麟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編碼 讀取 裝置 以及 計算機 程序 產品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編碼讀取裝置以及計算機程序產品。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對一維條形碼、二維編碼等符號進行解碼而獲取信息的編碼讀取裝置。在該編碼讀取裝置中搭載了二維的成像設備,該二維的成像設備通過光學拍攝符號,使用拍攝得到的圖像數據對符號進行解碼,由此獲取數據。
在使用編碼讀取裝置來讀取編碼時,需要進行使在拍攝中使用的透鏡光學系統的焦點位置與讀取對象的符號一致的聚焦處理。該聚焦處理存在使用固定焦點透鏡使從透鏡至讀取對象的距離發生變化的聚焦處理以及使用可變焦點透鏡使透鏡的焦點位置變化的聚焦處理。作為使用了固定焦點透鏡的聚焦處理,例如在日本特開2001-184452號公報中示出一種技術,在該技術中,發光或者使蜂鳴音的產生形式發生變化來指示讀取對象的條形碼符號或條形碼讀取裝置的移動方向,由此用戶迅速地將條形碼符號和條形碼讀取裝置配置在適當的相對位置。
另一方面,在使用了可變焦點透鏡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中,通過自動聚焦來調整焦點位置。作為自動聚焦的方法之一存在以下激光聚焦法:以預定的角度對透鏡的光軸照射由激光產生的觀測光束(spotter?beam),根據形成于編碼面的觀測光束的圖像(亮點)的位置來測量到達讀取對象的距離,進行透鏡的聚焦調整(例如,日本特開平05-217013號公報)。另外,作為自動聚焦的其它方法存在以下方法:一邊使焦點位置依次變化一邊一個一個地拍攝讀取對象的符號,根據各拍攝數據中的特征的值(例如,圖像的對比度值)來搜索聚焦圖像,由此確認焦點位置,進行透鏡的聚焦調整(對比度聚焦法等)。與通過對比度聚焦法進行的聚焦處理相比,通過激光聚焦法進行的聚焦處理能夠在短時間內執行,但是對比度聚焦法具有自動聚焦的精度更高的特征。
因此,存在一種安裝有一起使用激光聚焦法和對比度聚焦法的自動聚焦功能的條形碼讀取裝置。在這種條形碼讀取裝置中,分別按照預定的時間反復進行聚焦處理和解碼處理,直到通過某種自動聚焦法進行的解碼成功為止。另外,在這種聚焦處理中,大致漸近地求出焦點位置。因此,在每次反復進行聚焦處理時,逐漸縮短預定的聚焦時間,由此減少不需要的聚焦時間使編碼數據的讀取速度高速化。
但是,如上所述,在激光聚焦法和對比度聚焦法中,聚焦處理所需要的時間存在差異。因此,在每次進行聚焦處理時一樣地減少預定的聚焦時間,存在無法高效率地解碼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能夠高效率且可靠地將焦點對準讀取對象的編碼符號來讀取編碼符號。
本發明的編碼讀取裝置具備:可變焦點透鏡;聚焦驅動單元,其調節上述可變焦點透鏡的焦點位置;拍攝單元,其獲取基于上述可變焦點透鏡的拍攝方向的圖像數據;發光單元,其向上述拍攝方向射出激光束;以及控制單元,其對上述聚焦驅動單元、上述拍攝單元以及上述發光單元的動作進行控制,讀取在取得的圖像數據中包含的編碼符號,上述控制單元具備:第一調整單元,其在第一執行時間內反復進行根據由于射出的上述激光束而在包含上述編碼符號的面內形成的亮點在上述圖像數據中的坐標,使上述焦點位置移動的聚焦設定,由此進行聚焦調整;第二調整單元,其在第二執行時間內使上述焦點位置變化,根據對于在該變化后的每個焦點位置獲取到的上述圖像數據分別計算出的對比度的大小,使上述焦點位置進行移動,由此進行聚焦調整;計數單元,其分別對上述第一調整單元進行的聚焦調整以及上述第二調整單元進行的聚焦調整的執行次數進行計數;以及時間設定單元,其以隨著上述第一調整單元進行的聚焦調整的執行次數增加,上述第一執行時間縮短的方式,從預定的第一初始設定時間開始縮短設定該第一執行時間,以隨著上述第二調整單元進行的聚焦調整的執行次數增加,上述第二執行時間縮短的方式,從預定的第二初始設定時間開始縮短設定該第二執行時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未經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10142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