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動三輪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89652.8 | 申請日: | 2012-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297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味村政秀;鍋谷真;新妻桂一郎;鈴木仁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K1/04 | 分類號: | B60K1/04;B60K17/12;B60K17/16;B60L11/18;B62M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蘭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三輪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三輪車,特別是利用電動機的驅動力驅動左右一對后輪而行駛的電動三輪車。
背景技術
以往,公知一種鞍乘型的電動三輪車,其利用安裝于車體架的前方側的前叉支承前輪,并且在車體架的后方側安裝有構成為能夠相對于車體架上下擺動且能夠左右傾動的后部車體,被電動機驅動的左右一對后輪支承于該后部車體。
專利文獻1公開了,在電動機輸出軸與后輪車軸之間具備由安裝于主軸及副軸的齒輪對而構成的多級變速器的結構(式樣一)的電動三輪車,以及在電動機輸出軸與后輪車軸之間具備帶式轉換器(ベルトコンバ一タ)的無級變速器的結構(式樣二)的電動三輪車。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161221號公報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在所述式樣一的電動三輪車中,因為將指向車寬度方向的電動機輸出軸與支承多個變速齒輪的主軸配設在同軸上,所以存在增大收納有上述部件的外殼在車寬度方向的尺寸的問題。另外,在所述式樣二的電動三輪車中,因為需要將無級變速器的驅動側帶輪與從動側帶輪分離地配置,所以存在增大收納有上述部件的外殼在車體前后方向的尺寸的問題,總之,依然存在努力減小包含電動機及驅動系統的動力單元的余地。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三輪車,其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技術問題,并且能夠通過改善驅動系統的軸配置而使動力單元的小型化成為可能。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發明的電動三輪車1,通過從蓄電池25供給電力的電動機M的旋轉驅動力驅動左右一對的后輪WR而行駛,并且將包含所述電動機M及所述后輪WR的后部車體30能夠上下擺動并且能夠左右傾動地安裝在車體架2的后部,該電動三輪車1的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M的旋轉驅動力從電動機輸出軸36經由副軸38傳遞至所述后輪WR的車軸40,在所述電動機輸出軸36的一端部同軸地配置離心式離合器80,該離心式離合器80當所述電動機M的轉速超過規定值時向所述副軸38傳遞旋轉驅動力,在從側面觀察車體時,所述副軸38配設在所述電動機M的外周的內側,在從側面觀察車體時,所述電動機輸出軸36、所述副軸38及所述車軸40從車體前方按照所述電動機輸出軸36、所述副軸38、所述車軸40的順序配設,在從側面觀察車體時,所述副軸38的軸心38a配設在比連結所述電動機輸出軸36的軸心36a與所述車軸40的軸心40a的線L更靠下方的位置。
另外,第二方面發明所述的電動三輪車,所述電動機M的外周與所述車軸40的外周接近地配置。
另外,第三方面發明所述的電動三輪車,所述電動機M的旋轉驅動力從形成于所述電動機輸出軸36的一端部的齒輪92傳遞至與該齒輪92嚙合并且固定于所述副軸38的副齒輪37后,從形成于所述副軸38的一端部的齒輪94傳遞至與該齒輪94嚙合并且固定在收納有差動齒輪101的差動齒輪箱102的輸出齒輪39。
另外,第四方面發明所述的電動三輪車,在從側面觀察車體時,所述副齒輪37與所述差動齒輪箱102重疊地配設。
另外,第五方面發明所述的電動三輪車,在俯視車體時,從車寬度方向左側,按照所述離心式離合器80、所述電動機M、所述副軸38、所述差動齒輪101的順序而被配設。
另外,第六方面發明所述的電動三輪車,具備禁止所述后輪WR旋轉的停車鎖止機構65,在與減速前的所述電動機輸出軸36的同軸上固定有與所述停車鎖止機構65的鎖止臂71卡合的鎖止齒輪70。
而且,第七方面發明所述的電動三輪車,在從側面觀察車體時,所述停車鎖止機構65位于所述副軸38的車體上方或下方,并且配設在與所述電動機M重疊的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8965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