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類叔亮氨酸衍生的手性胺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88551.9 | 申請日: | 2012-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03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葉金星;黃慧才;顧曉棟;于峰;吳文彬;胡淏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295/13 | 分類號: | C07D295/13;C07C311/08;C07C303/40;C07C215/44;C07C213/00;C07C211/35;C07C211/09;C07C209/50;C07C49/657;C07C45/72;B01J31/02;C07B53/00;C07B37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勝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曾人泉 |
| 地址: | 200237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類 亮氨酸 衍生 手性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叔亮氨酸衍生的一種新型的手性胺化合物,涉及所述手性胺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和新的應用。?
背景技術
合成方法簡單、催化效率高、能夠大規模實現不對稱催化能力的有機小分子催化劑是有機化學研究人員始終追求的目標,而將有機催化劑應用于藥物分子、生物活性分子或者是天然產物的結構單元則是有機催化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內容。
近十年來,有機催化研究取得成功的主要內容在于發現和確證了催化劑活化底物的一般模型。通用的活化模型描述了反應的種類,能以穩定的高對映選擇性參與多種類型的化學反應。這樣的化學反應是單一的手性催化劑以高選擇性和可預測的方式與特定官能(如:酮、醛、烯烴和亞胺)發生相互作用。
1998年和1999年,Jacobsen和Corey分別公開了利用氫鍵有機催化劑活化亞胺親電體發生Strecker反應。2000年,Barbas,Lerner?和?List等人利用烯氨催化活化化合物α位的羰基,提出了烯胺催化的活化模型。2003年,Jacobsen發現硫脲催化劑可以用于其它的不對稱合成反應,使得對映選擇性的氫鍵催化得到普遍的使用。2006年,MacMillan研究團隊基于富電子烯胺的單電子氧化態能夠選擇性的產生帶有三個π電子活性自由基陽離子,提出了SOMO催化機理。從上述研究和催化機理可以看出,大多數的不對稱有機催化反應是基于胺催化的反應。
在不對稱胺催化中,天然氨基酸衍生的手性胺是一類重要的催化劑。2000年List首次報道使用脯氨酸催化Aldol反應后,許多脯氨酸衍生的手性胺催化劑被先后報道。2005年日本名古屋大學的Ishihara公開了使用苯丙氨酸衍生的手性胺催化劑用于環加成反應。Zhao的研究團隊(Chem.–Eur.?J.,?2008,?14,?10888;Chem.?Commun.,?2010,?46,?4130;Adv.?Synth.?Catal.,?2009,?351,?2811)和Lu研究團隊(Angew.?Chem.,?Int.?Ed.,?2009,?48,?7604;Angew.?Chem.,?Int.?Ed.,?2011,?50,?1861;J.?Am.?Chem.?Soc.,2011,133,1726)也報道了苯丙氨酸、苯甘氨酸、色氨酸等天然氨基酸衍生的手性胺催化劑。
脯氨酸、苯丙氨酸、苯甘氨酸、色氨酸等天然氨基酸衍生的催化劑雖然來源廣泛、廉價易得,但是,這些催化劑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反應普適性較差,往往局限于少數幾個反應;或者反應的對映選擇性較好,但是非對映選擇性較差等。本發明的研究團隊也在長期致力于開發氨基酸類衍生的手性胺催化劑?(Chem.?Commun.,?2010,?46,?5957;Angew.?Chem.Int.?Ed.,2011,50,323),我們最近的研究發現:非天然類氨基酸手性叔亮氨酸衍生的有機胺是一類較天然氨基酸衍生的有機胺更好的催化劑(Chem.?Commun.,?2012,?48,?461)。作為非天然氨基酸,手性叔亮氨酸來源比較廣,價格適中。因此開發這類從非天然存在的手性叔亮氨酸衍生得到的有機胺催化劑具有很好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類新型的叔亮氨酸衍生的手性胺化合物;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所述叔亮氨酸衍生的手性胺化合物的制備方法;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所述叔亮氨酸衍生的手性胺化合物的具體應用。
為實現以上第一個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類叔亮氨酸衍生的手性胺化合物,其特征是,含有一個叔丁基團、一個伯胺、一個仲胺或叔胺功能基團,其結構式為:
??????(1)
式中,有*號標記的碳原子為手性原子;
R1?、R2為各自不同或相同的氫原子、C1-C15烷基取代基或是C6-C18芳基取代基或是C1-C60含有羥基、脲、硫脲、磺酰胺的具有提供氫鍵作用的功能基團。
進一步,所述的R1和R2獨立選自氫、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正十二烷基、正十八烷基、芐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取代基中相同的一種或不同的兩種,所述的R1和R2共同構成包含或者不包含氮、硫、氧雜原子的C2-C20包含支鏈的閉合環狀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理工大學,未經華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8855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