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壓力機機械手的傳送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87354.5 | 申請日: | 2012-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020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黃在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0B15/30 | 分類號: | B30B15/30;B30B15/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吳寶泰;何宜章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壓力機 機械手 傳送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壓力機間自動化傳送機構及其方式,具體涉及一種壓力機機械手的傳送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壓力機間傳送方式主要有人工上下料,機器人上下料,單臂機械手上下料等方式。人工上下料即人員在壓力機間進行上下料,此種方式存在安全系數低,工作效率低等特點;機器人上下料即機器人在壓力機間進行上下料,此種方式主要考慮壓力機間距,板料分張及模具等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也是影響此種機構的主要因素,生產效率將有所降低;單臂機械手上下料即使用單臂機械手進行上下料,此類方式主要利用單臂機械手進行上下料,穩定性較差,而且,由于傳送方式不一傳送效率也不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設計了一種壓力機機械手的傳送機構,其解決了現有壓力機間料的傳送方式傳送效率低、穩定性差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種壓力機機械手的傳送機構,包括傳送裝置和機械手,所述機械手固定在所述傳送裝置上,所述傳送裝置帶動所述機械手來回于兩臺壓力機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裝置為多階齒輪齒條遞進傳動裝置。
進一步,所述多階齒輪齒條遞進傳動裝置包括驅動電機組和多階齒輪齒條遞進傳動機構,所述驅動電機組驅動所述多階齒輪齒條遞進傳動機構運動。
進一步,所述多階齒輪齒條遞進傳動機構是三階齒輪齒條遞進傳動機構,其包括橫桿(1)、第一活動桿(2)、第二活動桿(3)、第三活動桿(4)和固定桿(5),所述機械手通過橫桿(1)連接在第一活動桿(2)上,所述第一活動桿(2)與所述第二活動桿(3)通過第一組齒輪齒條傳動副(32)實現相對運動,所述第二活動桿(3)與所述第三活動桿(4)通過第二組齒輪齒條傳動副(43)實現相對運動,所述第三活動桿(4)和所述固定桿(5)通過第三組齒輪齒條傳動副(54)實現相對運動,第一活動桿(2)、第二活動桿(3)以及第三活動桿(4)形成為階梯結構。
進一步,所述驅動電機組包括第一電機(7)、第二電機(8)和第三電機(9),所述第一電機(7)、第二電機(8)和第三電機(9)分別驅動所述第一組齒輪齒條傳動副(32)、所述第二組齒輪齒條傳動副(43)和所述第三組齒輪齒條傳動副(54)工作。
進一步,所述三階齒輪齒條遞進傳動機構為兩套并且平行設置,所述橫桿(1)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兩套三階齒輪齒條遞進傳動機構的第一活動桿(2)上。
進一步,還包括底座(6),所述驅動電機組的各電機和所述固定桿(5)固定安裝在所述底座(6)上,所述底座(6)固定在兩壓力機之間的基礎上。
進一步,還包括一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控制所述傳送裝置以及所述機械手的動作。
該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采用雙臂機械手的傳送機構,實現工件在壓力機間的有效穿梭,與單臂機械手傳送機構相比,提高了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同時,該機構主要固定在壓力機設備基礎上,不與壓力機相連,穩定性進一步大大提高。
(2)本發明采用三階齒輪齒條遞進傳動機構,在有限的空間內增加了有效行程的長度,實現了工件在壓力機間的平穩穿梭和精確傳遞,簡化了壓力機機械手及其傳動裝置的結構和成本。
(3)本發明采用齒輪齒條傳動的這種傳送形式可達到15spm,大大提高了壓力機間的傳送效率與傳動精度,同時設備運行的穩定性上也有進一步提高。
(4)本發明采用壓力機雙臂機械手傳送機構取代了人工上下料的高強度工作任務,極大的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對于發展“人性化設備”具有重要意義。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壓力機機械手的傳送機構的俯視圖;
圖2:本發明壓力機機械手的傳送機構的左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橫桿;2—第一活動桿;?3—第二活動桿;?32—第一組齒輪齒條傳動副;?4—第三活動桿;?43—第二組齒輪齒條傳動副;?5—固定桿;54—第三組齒輪齒條傳動副;6—底座;7—第一電機;8—第二電機;9—第三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8735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