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模內注塑成形件、模內注塑成形用膜及模內注塑成形件的制造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79656.8 | 申請日: | 2012-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893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26 |
| 發明(設計)人: | 金內和彥;芝田岳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29C45/14 | 分類號: | B29C45/14;B29C45/17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曉萍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注塑 成形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表面具有轉印膜的模內注塑成形件、模內注塑成形用膜及模內注塑成形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模內注塑成形是在成形后的樹脂的表面裝飾例如顏色、圖案,條紋等外觀或形成紫外光涂層、導電性保護膜等的加工方法。
具體而言,模內注塑成形是以下加工方法:利用載體膜將具有例如印刷有各種圖案的著色層或形成紫外光涂層、導電性保護膜等功能層的轉印膜搬運至模具內,在將其安裝至該模具之后,將注塑成形樹脂朝該模具內的轉印膜注塑,并在該模具內使轉印膜與注塑成形樹脂一體成形。
模內注塑成形適用于制造電視機或音頻設備等AV設備、移動電話等外裝成形件、汽車的外裝成形零件等。
然而,在現有的模內注塑成形中,在成形件的端部或端面容易產生薄膜飛邊,因此,在注塑成形后,需要用于處理薄膜飛邊的工序。作為薄膜飛邊的處理方法,已知有人工處理的方法和使用專用的夾具進行處理的方法。在日本專利特開2001-260168號公報中,公開了使用專用的夾具來處理薄膜飛邊的方法。
以下,使用圖17、圖18、圖19A及圖19B,對使用專用的夾具來處理薄膜飛邊的現有薄膜飛邊處理方法進行說明。
圖17表示現有的模內注塑成形用的裝飾膜的層結構。裝飾膜是以裝飾成形件的表面為目的而使用的模內注塑成形用膜。
如圖17所示,對裝飾膜111進行大致劃分,該裝飾膜111由不會轉印于成形件的載體膜201和轉印于成形件表面的轉印膜202構成。
對裝飾膜111更詳細地進行說明,載體膜201由基體膜301和剝離層302構成,其中,上述基體膜301起到了將裝飾膜111(轉印膜202)連續地供給至模具內的作用且由PET、丙烯酸膜(日文:アクリルフイルム)等構成,上述剝離層302用于使轉印膜202從基體膜301上剝離。另外,轉印于成形件表面的轉印膜202由保護層或硬膜層303、結合層304、著色層305、粘接層306構成。保護層或硬膜層303起到了在模內注塑成形件的最表面保護轉印膜202免受損傷、灰塵等影響的作用。結合層304起到了將保護層或硬膜層303與著色層305連在一起的作用。著色層305起到了在成形件的表面形成顏色、圖案、條紋等外觀的作用。粘接層306起到了使轉印膜202與注塑成形樹脂粘接的作用。如上所述,裝飾膜111由多層構成。
接著,使用圖18,對模內注塑成形件的制造步驟進行說明。圖18示出了使用裝飾膜來制造表面被裝飾的模內注塑成形件的步驟。使用具有作為紫外光涂層、導電性保護膜等的功能層的模內注塑成形用膜來制造表面形成有紫外光涂層、導電性保護膜等的模內注塑成形件的工序也是與以下說明的制造工序相同的工序。
首先,在工序S1中,利用未圖示的薄膜傳送裝置傳送裝飾膜111,以使形成于著色層的顏色、圖案、條紋等規定的外觀配置于定模1與動模2之間的規定位置。此時,裝飾膜111以基體膜301朝向動模2且粘接層306朝向定模1的方式被傳送。
在定模1與動模2之間配置好裝飾膜111之后,在工序S2中,使動模2移動以將定模1與動模2合模。
接著,在工序S3中,將熔融的注塑成形樹脂4從定模1的澆口3朝裝飾膜111的粘接層注塑,以將注塑成形樹脂4注入到通過將定模1與動模2合模而形成的型腔內。藉此,熔融的注塑成形樹脂4填充在型腔內。
在熔融的注塑成形樹脂4的填充結束后,在工序S4中,將熔融的注塑成形樹脂4冷卻至規定的溫度并使其固化。
然后,在工序S5中,使動模2移動,以將定模1與動模2開模。此時,與固化(成形)后的注塑成形樹脂4的表面粘接的轉印膜202被從載體膜201上剝離。藉此,能獲得在成形后的樹脂表面僅轉印有轉印膜202的模內注塑成形件5。所獲得的模內注塑成形件5被轉印膜202的保護層或硬膜層覆蓋。
在模具開模后,從定模101壓出突出銷6,以將模內注塑成形件5取出。在取出的模內注塑成形件5中成為最終產品的部分上帶有對產品而言不需要的直澆口部5a。
在以上說明的制造步驟中,當粘接于注塑成形樹脂4表面的轉印膜202被從載體膜201上剝離時(工序S5),轉印膜有時不能在模內注塑成形件5的端部或端面上漂亮地剝離,無需轉印的轉印膜的一部分也會從載體膜201上剝離,從而留在模內注塑成形件5的端部或端面,并殘留在模內注塑成形件5上。殘留在該模內注塑成形件5的端部或端面的本來無需轉印的轉印膜的一部分成為薄膜飛邊308。在圖18的工序S5中,將部分Q放大,示出了在成形件的端部或端面產生的薄膜飛邊30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未經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7965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背光單元、三維圖像顯示裝置及顯示三維圖像的方法
- 下一篇:電動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