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模具自動取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52114.1 | 申請日: | 2012-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279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汪守峰;韋青松;張小軍;鄭志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凱邦電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7/22 | 分類號: | B22D17/22 |
| 代理公司: | 合肥誠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湯茂盛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具 自動 裝置 | ||
1.一種模具自動取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件的托盤單元(10)以及用于導向托盤單元(10)動作方向的導向單元(20),所述取件裝置還包括用于推送托盤單元(10)沿導向單元(20)的導向方向作往復直線運動的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具有兩種位置狀態,其中之一為推送托盤單元(10)沿導向單元(20)行進至工件預定的下落路徑處,另一個位置狀態為上述接件動作完結后帶動托盤單元(10)回復至初始位置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取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件裝置包括驅使托盤單元(10)產生轉動及定位動作的限位單元,所述托盤單元(10)與驅動單元間構成可轉動式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取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單元(10)與驅動單元間構成合頁式配合,其鉸接邊位于托盤單元(10)上的其行進方向的前端位置處,所述限位單元包括用于限定托盤單元(10)開合傾斜角度的限位部(40),所述限位部(40)始終位于托盤單元(10)的下方位置處,所述限位單元還包括用于托撐托盤單元(10)并使其呈水平布置的托架部(70),所述托架部(70)位于托盤單元(10)的行進路徑上,其高度低于其鉸接邊高度且高于其限位部(40)高度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取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部(70)為壓鑄機動模塊的下部導向柱,所述限位部(40)為水平限位銷,所述限位部(40)布置于導向單元(20)的相對壓鑄機動模塊的另一側位置處。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取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盤單元(10)呈料斗狀,其料斗口位于其鉸接邊的另一端位置處,其鉸接邊水平布置且其長度方向垂直其行進方向設置,所述托盤單元(10)最大傾斜角度為15度。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取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包括動力源(31)以及連接動力源(31)與托盤單元(10)間的連接桿臂(32),所述動力源(31)驅動連接桿臂(32)作往復直線運動,所述連接桿臂(32)外形呈“L”形且其“L”形構成平面平行其行進方向設置,其“L”形的豎直段固定于動力源(31)輸出端上,其平直段的端部位置處呈叉狀水平向前順延并構成音叉狀結構(32a),所述所述托盤單元(10)的盤面輪廓與音叉狀結構(32a)所圍合而成的區域形狀相吻合,音叉狀結構(32a)的頂端部與托盤單元(10)間構成合頁式配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取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源(31)為無桿氣缸,所述限位部(40)固定于連接桿臂(32)上的音叉狀結構(32a)的一側叉臂處。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取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還包括用于連接桿臂(32)的豎直段與導向單元(20)間的過渡塊(33),所述過渡塊(33)呈四方塊狀,其一側板面固定于連接桿臂(32)的豎直段板面上,其板體上開設有供導向單元(20)穿過的導向孔(33a),所述導向單元(20)包括兩根平行設置的導向桿,所述導向孔(33a)與導向桿間構成導軌式配合。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取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單元(20)設置于工作臺架(50)上,所述工作臺架(50)呈方框狀且在其上的位于過渡塊(33)預定行程兩端處均設置有與壓鑄機控制系統裝置相連接的限位傳感器(51、52)。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取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塊(33)上沿鉛垂方向開設有腰形孔(33b),所述連接桿臂(32)與過渡塊(33)間螺栓連接,所述取件裝置還包括用于固定工作臺架(50)的固定架(60),固定架(60)外形呈框架狀,其位于上方位置處的水平框架上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腰形安裝孔(61),所述工作臺架(50)上部框架的與其配合處相應設置有螺栓孔,所述工作臺架(50)與固定架(60)間構成螺栓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凱邦電機有限公司,未經合肥凱邦電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5211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