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三華李果實保鮮方法無效
申請號: | 201210047029.6 | 申請日: | 2012-02-28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506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發明(設計)人: | 鄭小林;陳燕;劉艷;敬國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商大學 |
主分類號: | A23B7/154 | 分類號: | A23B7/154;A23B7/157;A01N59/14;A01N43/4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趙芳;徐關壽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三華李 果實 保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果蔬保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三華李果實的保鮮方法。
背景技術
三華李原產廣東省翁源縣三華區三華鄉,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果肉紫紅色,肉脆汁甜,風味獨特且富含維生素,素有“嶺南夏令果王”之美譽,為廣東省十大“名、優、稀、特”水果品種之一,也是廣東省重點發展的水果品種之一。然而,三華李果實采收期正值高溫季節(約5下旬),采后果實成熟快,耐貯性差,通常約3-?4天就變軟變爛,果實腐爛率高,鮮果供應期短,外銷困難。
目前,李果保鮮方法主要有物理保鮮法和化學保鮮法。物理保鮮法采用低溫貯藏、氣調、涂膜、熱處理等;化學保鮮法主要有殺菌劑處理、浸鈣、乙烯吸附劑、多胺,1-MCP(1-甲基-環丙烯)等處理方法。然而,由于不同李果品種間的保鮮方法存在較大的差異,目前國內針對三華李的保鮮技術研究報道很少。中國發明專利申請CN101773159A“一種三華李果貯藏保鮮方法”(公開日為2010年07月14日)公開了一種三華李果實貯藏保鮮方法,該保鮮方法的步驟是于密封容器中采用0.05μg/L~0.8μg/L的1-MCP對三華李果實進行處理后置于低溫或常溫條件下貯藏。通過對1-MCP不同濃度和貯藏溫度的篩選,確定1-MCP最佳使用濃度及三華李果實貯藏溫度,該申請人認為1-MCP處理可以顯著延緩三華李果實采后貯藏過程的衰老癥狀,明顯改善貯藏果實的品質,延長在室溫和低溫條件下三華李的貯藏壽命(延長貯藏期),提高三華李的品質和商品率。近幾年來我國園藝科學工作者十分重視1-MCP在果蔬采后貯藏保鮮中的應用研究,但是1-MCP是一種含雙鍵的環狀碳氫化合物,沸點約為10℃,當超過一定的濃度或壓力時會發生爆炸,其本身無法單獨作為一種產品存在,也不能貯存。在制造過程中,當1-MCP有效成分一經形成,便立即為環糊精分子吸附,形成十分穩定的微膠囊。國內還沒有生產1-MCP吸附的環糊精母體,生產1-MCP高效吸附與穩定技術也沒有突破,國內有廠家研發出1-MCP穩定溶液打破了美國專利壟斷的固體環糊精吸附的微膠囊制劑,但是成本過高,規模應用困難重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高效低廉、無毒無污染的三華李果實保鮮方法。針對以上根本技術問題,本發明相應的解決技術方案是:
一種三華李果實保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采前處理:果實在采摘前2-4周噴施混合劑溶液,所述混合劑由水、硼酸和雜環脲類細胞分裂素組成,其中硼酸濃度為5-10mmol/L,雜環脲類細胞分裂素的體積百分濃度為0.1-0.3%(v/v)。
(2)采后處理:將三華李果實在采后保鮮劑溶液中浸漬,所述采后保鮮劑由水、氯化鈣和硼酸組成,其中氯化鈣質量百分濃度為0.5-1.5%,硼酸濃度為10-20?mmol/L。所浸漬的時間為10-15?分鐘。
當采前混合劑中硼酸濃度為5-8mmol/L,雜環脲類細胞分裂素的體積百分濃度為0.1-0.2%(v/v)時,能呈現較好的狀態。
進一步的優選方案:
采前混合劑中硼酸濃度為5mmol/L。
采前混合劑中所述雜環脲類細胞分裂素的體積百分濃度優選為0.2%(v/v)。
所述步驟(2)采后保鮮劑中氯化鈣質量百分濃度優選為0.5-1%,硼酸濃度優選為10-15mmol/L。
最佳配比中采后保鮮劑中所述氯化鈣質量百分濃度為1%。
最佳配比中采后保鮮劑中所述硼酸溶液濃度優選為10mmol/L。
所述雜環脲類細胞分裂素混合劑,是以雜環脲類植物細胞分裂素為主要成為配制的復配劑,簡稱(CTK)。可以按發明名稱為“4-硝基吡啶-氮氧化物和鹵代-4-硝基吡啶-氮氧化物的一步反應制備方法”、專利號ZL200510035860.X(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號CN1743313A、公開日為2006年3月8日;授權公告號CN100348582C),也可以由湛江師范大學購買所得,它具有促進細胞分裂與擴大的作用,現有技術應用于荔枝、龍眼、枇杷等果樹上,但未有報道可以應用于李果類果樹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商大學,未經浙江工商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470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