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鉻中碳合金大型鍛造支撐輥制造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33245.5 | 申請日: | 2012-0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545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儀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艾柯軋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C22C38/46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維益專利事務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 地址: | 213012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鉻中碳 合金 大型 鍛造 支撐 制造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支撐輥的領域,尤其是一種高鉻中碳合金大型鍛造支撐輥制造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大型板帶項目的不斷上馬,用于冷連軋機的大型支撐輥需求增加,但其制造時需大型專用設備,加工制造周期長,一般需要8~12月的生產過程,目前國內的此類大型支撐輥進口依賴度較高并且價值較高,并且在線使用周期長,無法定期下線輪換,因此異常失效或正常報廢后對使用單位的成本控制和資源利用情況影響較大,在軋鋼廠和軋輥制造廠都屬重點管理產品。
目前國內制造的大型支撐輥,由于材料的淬透性能較差,影響表面硬化的深度,一般有效使用深度不超過50毫米,軋輥的實際使用壽命有限,且輥面硬度不均勻,超過5個肖氏硬度單位,造成軋制的帶材板面的平整度和光潔度差,無法生產高精度的板帶。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能夠提高支撐輥材質性能的合金鋼材料并且能夠提高支撐輥表面硬度和深度的高鉻中碳合金大型鍛造支撐輥制造工藝。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鉻中碳合金大型鍛造支撐輥制造工藝,其特征是具有如下工藝步驟:a.將合金鋼進行冶煉后進行鍛造毛坯,其通過電爐冶煉,然后進行LF鋼包精煉,再進行真空脫氣,最后進行真空澆注;b.鍛造的毛坯進行退火處理;c.對經過退火處理的毛坯進行檢驗,合格后轉入金加工;d.對毛坯兩端面進行銑平;e.在毛坯兩端面上劃中心孔加工線,毛坯兩端面上鉆中心孔;f.頂中心孔,粗車加工;g.在毛坯一中心孔端打輥號標記;h.進行調質處理,使輥身硬度達到45~50HSD;i.修毛坯兩端中心孔;j.頂中心孔,半精車加工;k.拋光輥身;l.采用數控全自動差溫淬火,使輥身硬度達到55~60HSD,淬硬層深度≥100mm;m.割兩端,使兩端各留5mm平頭余量;n.重鉆兩端中心孔;o.頂中心孔,精車加工;p.修兩端中心孔;q.頂兩端中心孔,粗磨輥身和輥頸至成品;r.修各段長度并精車兩端槽至成品;s.交叉拋光輥身和輥頸各處圓角倒角至成品;t.劃兩端鍵槽加工線,銑鍵槽至成品;u.劃螺孔加工線,鉆孔至成品;v.精磨輥頸至成品;w.熱裝止推環和軸承內圈,精磨輥身和軸承內圈及止推環外圓至成品;x.修兩端75°中心孔至成品;y.成品檢驗。
為了提高淬透性能,在步驟a中合金鋼包括下列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碳的含量為0.45~0.55%、硅的含量為0.35~0.55%、錳的含量為0.25~0.50%、鉻的含量為4.90~5.50%、鎳的含量0.40~0.60%、鉬的含量0.30~0.50%、釩的含量0.15~0.25、磷的含量≤0.020%、硫的含量≤0.015%。
為了保證在制造支撐輥過程中的質量,在步驟g和步驟h之間對輥身進行超聲波探傷,在步驟k和步驟l之間對輥身進行超聲波探傷。
為了保證支承輥工作時的穩定性,在步驟n之前檢查輥身各段的跳動,其跳動≤1.2mm,如果超過1.2mm時,需要調整中心架位置。
在步驟q中,粗磨輥身至Φ400.50+0.05,輥頸至Φ730.70+0.05。
在步驟w中,成對輥輥身直徑差≤0.05m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高鉻中碳合金大型鍛造支撐輥制造工藝,運用先進的全自動數控差溫整體淬火熱處理工藝,制造出淬硬深度達到并超過100毫米,輥身硬度均勻性在2個肖氏硬度單位之內,單支軋輥重量超過25噸的大型支撐輥,極大地延長了軋輥的實際使用壽命,降低了輥耗,節約生產成本,并能使軋制板面平整、光潔的高精度寬幅帶材,用于汽車制造、航天飛機和國防工業。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在生產過程中粗車加工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在生產過程中半精車加工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在生產過程中精車加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艾柯軋輥有限公司,未經常州艾柯軋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3324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