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懸架用氣壓減振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23890.9 | 申請日: | 2012-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629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汪熙 | 申請(專利權)人: | 汪熙 |
| 主分類號: | F16F9/06 | 分類號: | F16F9/06;F16F9/36;F16F9/4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錢成岑;詹永斌 |
| 地址: | 641421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懸架 氣壓 減振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減振器,尤其涉及一種車輛懸架用氣壓減振器。
背景技術
減振器主要用來抑制彈簧吸振后反彈時的振蕩及來自路面的沖擊。在經過不平路面時,雖然吸振彈簧可以過濾路面的振動,但彈簧自身還會有往復運動,而減振器就是用來抑制這種彈簧跳躍的。減振器太軟,車身就會上下跳躍,減振器太硬就會帶來太大的阻力,妨礙彈簧正常工作。
現有的減振器一般為液壓減振器,以潤滑油為減振介質。減振器本身的基本要求是阻尼性能好,由于機動車的減振器下面有彈簧,又要求復原阻力大于壓縮阻力。液體減振介質是不可壓縮的,壓力過高反而會強化振動和沖擊,液壓減振器的復原阻尼是一個定值,傳遞也是硬性的。液體減振介質中如果滲有空氣,則會產生噪音,緩沖吸振效果變差。
目前,市場上也出現了以氣體為減振介質的氣壓減振器,由于氣體容易滲漏,對密封的條件要求很高、技術難度很大,因此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為此,本申請人曾申請專利“機動車懸架用氣壓減振器”(ZL200920243527.1),通過油室結構對氣壓減振器進行油密封的方式,克服了氣壓減振器長期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氣體容易滲漏的問題,使氣壓減振器的推廣應用成為現實。但是,該方案還存在不足,由于主輔氣室的連通由活塞上部的閥片和閥片彈簧控制,導致減振器在工作過程中氣體流通不暢影響減振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在前述專利基礎上做了結構改進的車輛懸架用氣壓減振器,其密封性能好、結構簡單、堅固耐用、使用壽命長、運營成本低,同時解決了主輔氣室氣體流通不暢的問題,提高了減振性能。
本發明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車輛懸架用氣壓減振器,包括氣缸、氣缸上端蓋、氣缸下端蓋、上連接頭、連桿、活塞和下連接頭,氣缸上部為油室,中部為主氣室,下部為輔氣室,其中油室由導向套體和油氣隔離塞構成,主氣室與輔氣室均由氣缸壁構成,相互間通過活塞隔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下端加工為二階梯形,活塞通過鎖緊螺母固定在第一階,第二階上活動套有閥塞,所述閥塞的軸向尺寸略小于第二階的軸向長度,活塞上加工有連接主輔氣室的氣孔,閥塞上加工有位置與氣孔錯開的閥塞過氣孔,閥塞與氣缸壁之間設有閥塞摩擦環。
作為優選方式,所述導向套體與連桿之間設有連桿密封,導向套體外側壁與氣缸壁之間設有導向套體密封。
作為優選方式,所述油氣隔離塞與連桿接觸位置設有油氣隔塞密封。
作為優選方式,所述活塞與氣缸壁之間設有活塞密封、活塞導向環和活塞密封環。
作為優選方式,所述氣缸的底部設有與輔氣室連通的加氣嘴。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為:
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受到阻力時,懸架用的彈性元件壓縮推動連桿向下端發生位移,連桿上的階梯形結構帶動活塞、閥塞在氣缸內向輔氣室移動。由于活塞固定在連桿階梯形結構的第一階,故移動時與連桿同步,而閥塞與連桿第二階活動連接且其軸向尺寸略小于第二階的軸向長度,導致閥塞向下移動略微滯后于活塞,此時閥塞與活塞之間產生間距,活塞上連接主輔氣室的氣孔打開,輔氣室的氣體經過活塞上的氣孔以及閥塞過氣孔流向主氣室。
當車輛所受阻力消失后,在彈性元件的作用下,連桿帶動活塞在氣缸內向主氣室移動,同時活塞通過一定位移后消除了與閥塞之間的間距,帶動閥塞一起向主氣室移動,此時閥塞封閉了活塞上連接主輔氣室的氣孔,主輔氣室處于不連通狀態。此時,輔氣室容積增大壓強變小,由于活塞兩個端面的壓力差,產生的力可以減小反彈力,同時主氣室容積減小壓強增大,產生阻力,也減小了反彈力,最終起到減振的作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在原有氣壓減振器的基礎上,通過將連桿下端加工為二階梯形,同時設置與活塞結構配合的閥塞代替原有的閥片和閥片彈簧,結構簡單,巧妙地解決了減振器在工作過程中主輔氣室氣體流通不暢的問題,提高了減振器的減振性能。其中閥塞與氣缸壁之間設置的閥塞摩擦環起到增大摩擦的作用,防止在非工作情況下閥塞下移堵住活塞上的氣孔。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上連接頭、2為連桿、3為活塞、4為氣缸、5為下連接頭、6為氣缸上端蓋、7為氣缸下端蓋、8為輔氣室、9為主氣室、10為氣孔、11為閥塞、12為閥塞過氣孔、13為導向套體、14為油氣隔離塞、15為油室、16為加氣塞、17為連桿密封、18為油氣隔塞密封、19為導向套體密封、20為活塞密封、21為活塞導向環、22為活塞密封環、23為閥塞摩擦環、24為鎖緊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汪熙,未經汪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2389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凝結水回收利用系統
- 下一篇:磨削氣門鎖夾槽的無心磨床的進給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