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面粉濕面筋自動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19611.1 | 申請日: | 2012-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39427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2-08 |
| 發明(設計)人: | 孫來軍;徐璐璐;劉明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黑龍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1/78 | 分類號: | G01N21/78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陽光惠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23211 | 代理人: | 梁超 |
| 地址: | 15008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面粉 面筋 自動檢測 裝置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發明涉及一種面粉濕面筋自動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濕面筋是按照谷類、豆類作物種子濕面筋測定方法國標(GB?5497)規定的方法自面粉中獲得的一種主要由麥膠蛋白質和麥谷蛋白質組成的具有彈塑性的膠狀水合物。將面粉樣品用氯化鈉緩沖溶液制成面團,再用氯化鈉緩沖溶液洗滌并分離出面團中淀粉、糖、纖維素及可溶性蛋白等,再除去多余的洗滌液,剩余膠狀物質即為濕面筋。而最終判斷濕面筋是否完成洗滌,需要用碘液檢查濕面筋的擠出液,呈微藍色時洗滌才可結束。目前,在科研機構和食品加工企業,還依靠人眼觀察感覺判斷濕面筋擠出液與碘液反應的顏色變化,很容易受人的主觀因素影響,難以準確的判斷出面粉濕面筋是否完成洗滌,而濕面筋擠出液與碘液反應的顏色變化是判斷面粉濕面筋是否完成洗滌的唯一標準,現沒有一種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發明內容:
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放置于科研機構和食品加工企業更為科學合理地判斷面粉濕面筋中是否含有淀粉,用于快速準確地測定出面粉濕面筋是否完成洗滌的自動化裝置。
上述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
面粉濕面筋自動檢測方法,控制攝像頭拍攝濕面筋擠出液與碘液反應后的溶液,拍攝的數碼圖片傳入到3.5英寸單板工業控制計算機,經計算機應用軟件中基于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技術的分析程序定性計算濕面筋中淀粉含量、準確識別濕面筋是否完成洗滌,在觸摸屏上進行參數設置和功能操作,在彩色液晶屏上顯示計算后的數據,并通過打印機輸出這些數據。
所述的面粉濕面筋自動檢測方法,帶有實現快速連續拍照、顏色快速準確檢測、人員信息及檢測信息智能管理的計算機應用軟件;應用軟件主要包括主控程序、拍攝光照度檢測及控制程序、攝像頭驅動模塊程序、溶液顏色快速識別和歸一化分析程序和人員信息管理模塊程序。
所述的面粉濕面筋自動檢測方法,在拍攝光照度檢測及控制程序中采用BP神經網絡來實現A/D采樣數據與標準光照度值之間的數據擬合實現光照度信號的轉換、放大、采集以及光照度大小的控制,使光照度處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使拍攝圖像分割閾值和特征的提取更為準確,減小光照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顏色的識別發生的偏差。
所述的面粉濕面筋自動檢測方法,溶液顏色快速識別和歸一化分析程序首先將圖像進行灰度處理,采用對RGB三分量進行加權平均的方法將彩色圖像轉換成為灰度圖像。然后將灰度圖像變換成二值圖像,采用了最大熵法來對灰度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接下來進行圖像濾波去除圖像中的噪聲,首先對圖像進行紋理分析,然后根據紋理分析的結果決定Nagao濾波器采用何種模板(包括線形模板和矩形模板)在何種方向進行自適應濾波。最后進行圖像的識別與檢測,先把對標準圖像進行非典型二值化處理時記錄下分割閾值,將該閾值乘以靈敏度因子之后作為參考閾值備用,然后對圖像進行邊緣檢測找出灰度值發生躍變的像素點,用該像素點的灰度值與參考閾值作比較,如果灰度值小于參考閾值就判別為面粉濕面筋沒有完成洗滌,反之就判別為面粉濕面筋完成洗滌,其中邊緣檢測使用改進的Laplace邊緣檢測算法。
所述的面粉濕面筋自動檢測的面粉濕面筋自動檢測裝置,包括:工業控制計算機、所述的工業控制計算機上連接光照度測控電路、液晶屏、觸摸屏、打印機,所述的光照度測控電路連接攝像裝置。
所述的面粉濕面筋自動檢測裝置,所述的攝像裝置包括攝像頭,所述的攝像頭上裝有具有無閃爍的高亮白色發光二極管的照明光源和鏡頭;所述的攝像頭為MV300UC型彩色工業級攝像頭,所述的攝像頭最高分辨率為2048×1536,最大支持每秒38幀的拍攝速度,信噪比大于43dB,直接通過USB接口供電,功耗小于1W,所述的照明光源為內8顆和外8顆的雙環型陣列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黑龍江大學,未經黑龍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196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