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尺寸可控的硅微/納米線陣列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11537.9 | 申請日: | 2012-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569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羅林保;揭建勝;聶彪;吳春艷;于永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81C1/00 | 分類號: | B81C1/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0009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尺寸 可控 納米 陣列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硅微/納米線陣列的制備方法,更具體地說是一種通過金屬催化化學刻蝕硅的微/納米線陣列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些年,一維硅微/納米線的半導體性,機械性,光學性,以及納米器件的前景應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硅微/納米線已經成功地使用于場效應晶體管、生物化學傳感器、集成邏輯器件、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陽極、p-n結等器件。合成硅微/納米線很多方法,例如VLS生長法、氧輔助生長法(OAG)和SLS生長法,但這些合成的硅微/納米線具有典型的隨機方向性,(尺寸的問題)很難于在器件中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尺寸可控的硅微/納米線陣列的制備方法,以獲得可控直徑、長度、晶向的勻質硅單晶微/納米線陣列,使其能夠在器件中得到實際應用。
本發明為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尺寸可控的硅微/納米線陣列的制備方法的特點是按如下步驟進行:
(1)、以硅片為基底,將硅片依次放置在去離子水和丙酮中進行超聲清洗后,隨后浸入在60-100℃的食人魚洗液中,5-20分鐘后取出晾干即為樣品A,在所述樣品A的表面旋涂光刻膠,烘干后形成300~500納米厚度的光刻膠層;按硅微/納米線陣列的形式制作接觸式掩模板圖形,利用具有硅微/納米線陣列圖形的接觸式掩模板對光刻膠層進行紫外曝光40s獲得樣品B,取下所述樣品B在顯影液中經4-6分鐘顯影洗去被曝光的光刻膠得樣品C;
(2)、利用微電子鍍膜設備在所述樣品C的表面鍍厚度為20~50納米的金膜得到樣品D;將所述樣品D置于丙酮中,超聲處理后去除光刻膠及光刻膠表面上的金,保留與金接觸的硅片即為樣品E;
(3)、將所述樣品E浸入在刻蝕液中進行金催化化學刻蝕,在完成所述金催化化學刻蝕后即得硅微/納米線陣列。
本發明中尺寸可控的硅微/納米線陣列的制備方法的特點也在于:
所述光刻膠為AZ5206,所述顯影液為MIF-300。
所述光刻膠為ARP-5350,所述顯影液為AR3006。
所述食人魚洗液中是質量百分比濃度不低于98%的濃H2SO4和質量百分比濃度為40%的雙氧水H2O2按體積比為4∶1的配比。
所述刻蝕液是在1000ml的水溶液中含有4-5mol的HF和0.4-0.5mol的H2O2。
所述步驟(1)和步驟(2)中的丙酮質量百分比濃度為:99.5%。
本發明的理論基礎是類似于傳統的金屬(Ag)輔助刻蝕法,金(Au)輔助刻蝕硅微納米線陣列。在H2O2和HF酸溶液中,硅失去電子變成硅離子,H2O2得到電子生成氧氣,這個電化學反應是在金催化下發生反應。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益效果體現在:
1、本發明通過微電子光刻技術,在硅片表面金輔助化學刻蝕出尺寸可控硅微/納米線陣列。根據硅片本身類型的不同,可以相應獲得摻雜,尺寸,晶向微/納米線陣列。
2、通過控制顯影時間的不同控制線的直徑。通過控制刻蝕時間的不同控制線的長度。
3、本發明工藝簡單,成本較低,耗能少,適合大規模生產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制備不同刻蝕時間的硅微/納米線陣列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2為本發明制備不同顯影時間的硅微/納米線陣列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
圖3為本發明制備不同硅片晶向的硅微/納米線陣列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中按以下步驟操作:
(1)、以硅片為基底,將硅片依次放置在去離子水和丙酮中進行超聲清洗后,隨后浸入在60℃的食人魚洗液中,5分鐘后取出晾干即為樣品A,在所述樣品A的表面旋涂光刻膠,烘干后形成300~500納米厚度的光刻膠層;按硅微/納米線陣列的圖形形式制作接觸式掩模板,利用具有硅微/納米線陣列圖形的接觸式掩模板對光刻膠層進行紫外曝光40s獲得樣品B,取下所述樣品B在顯影液中經4分鐘顯影洗去被曝光的光刻膠得樣品C;
(2)、利用微電子鍍膜設備在所述樣品C的表面鍍厚度為20納米的金膜得到樣品D;將所述樣品D置于丙酮中,超聲處理后去除光刻膠及光刻膠表面上的金,保留與金接觸的硅片即為樣品E;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工業大學,未經合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1153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