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磁螺線管及使用了該電磁螺線管的內燃機可變氣門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08264.2 | 申請日: | 2012-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231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山西輝英;寺田保男;日名子真輝;藤原一夫;小巖洋;四戶俊;小笠原俊樹;大野剛資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株式會社三國 |
| 主分類號: | H01F7/16 | 分類號: | H01F7/16;F01L9/04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運樸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磁 螺線管 使用 內燃機 可變 氣門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過勵磁線圈的勵磁而使柱塞移動的電磁螺線管及使用了該電磁螺線管的內燃機可變氣門機構。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電磁螺線管通過勵磁線圈的勵磁而使柱塞突出,當勵磁線圈消磁時,柱塞在彈簧等施力機構的作用下被壓入到原來的位置。
為了壓入柱塞并使柱塞停止在原來的位置,而在規定位置設置限動件,壓入的柱塞與限動件碰撞而停止在原來的位置。
柱塞自不用說,限動件通常也為金屬件,因此,在柱塞與限動件碰撞時產生金屬聲。
因此,提出有如下技術,即,在柱塞或限動件的碰撞的部位設置由彈性體形成的緩沖構件,通過使柱塞與限動件的碰撞隔著緩沖構件,來吸收碰撞產生的沖擊,從而降低碰撞聲(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4-510327號公報
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電磁螺線管在柱塞與鐵心(限動件)的彼此對置的雙方的碰撞部分設有彈性體的緩沖構件,從而緩沖構件吸收碰撞產生的沖擊而降低碰撞聲。
在專利文獻1涉及的電磁螺線管中,緩沖構件在發生彈性變形的同時阻止壓入的柱塞,從而吸收沖擊。
緩沖構件發生彈性變形后,彈性復原,從而使柱塞返回到原來的規定位置。
然而,由于柱塞長年反復與緩沖構件碰撞,因此伴隨質的時效變化而緩沖構件產生彈力減弱,從而即使發生略微變形時,也無法使柱塞正確地停止在規定的位置。
當柱塞無法正確地停止在規定位置時,柱塞的行程發生變化,從而無法使被動作構件正確地動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鑒于上述情況而提出,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降低碰撞聲且使柱塞始終精度良好地停止在規定位置的電磁螺線管。
另外,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變氣門機構,其通過使用使柱塞始終精度良好地停止在規定位置的螺線管,從而能夠精度良好地執行氣門開閉正時的變更。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為電磁螺線管,在卷繞成圓筒狀的勵磁線圈73的中心軸上將柱塞75支承為可沿軸向移動,通過所述勵磁線圈73的勵磁,使所述柱塞75抵抗外部載荷而向前進方向即前方突出,通過所述勵磁線73的消磁,在外部載荷的作用下,所述柱塞75向后方后退,其特征在于,在后方與所述柱塞75對置而阻止所述柱塞75的限動構件82被固定構件80支承且沿軸向滑動自如,所述限動構件82被施力機構87向前方施力,并且被所述固定構件80上形成的位置限制部80b在規定位置限制向前方的滑動,所述柱塞75在后退時與被所述位置限制部80b在規定位置限制的所述限動構件82抵接。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的電磁螺線管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構件80兼作磁軛,并具有圓筒引導部80a,該圓筒引導部80a收納所述限動構件82且將所述限動構件82引導成沿前后方向滑動自如,所述圓筒引導部80a在所述柱塞75側即前側端部具有所述位置限制部80b,該位置限制部80b具有內徑縮徑的開孔81,在所述限動構件82被所述施力機構87施力而與所述位置限制部80b抵接的狀態下,所述柱塞75在后退時與面向所述位置限制部80b的開孔81的所述限動構件82的前端面抵接。
本發明的第三方面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電磁螺線管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75由兼作磁軛的柱塞引導構件74支承為沿軸向移動自如,大致呈有底圓筒狀的可動磁軛構件76的底壁76b在所述柱塞引導構件74的后方被所述柱塞75的從所述柱塞引導構件74向后方突出的部分貫通,從而一體地嵌合支承可動磁軛構件76,所述可動磁軛構件76的圓筒壁76a沿著所述勵磁線圈73的圓筒內周而覆蓋所述固定構件80的端部。
本發明的第四方面在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電磁螺線管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構件80的所述圓筒引導部80a的后側開口安裝有蓋構件85,在所述限動構件82與所述蓋構件85之間夾裝有所述施力機構87。
本發明的第五方面在本發明的第四方面的電磁螺線管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構件80的所述圓筒引導部80a的內周形成有內螺紋部80s,在所述蓋構件85上形成有外螺紋部85s,使所述外螺紋部85s與所述圓筒引導部80a的內螺紋部80s螺合,從而將所述蓋構件85固定在所述圓筒引導部80a的后側開口,所述施力機構87夾裝在所述限動構件82與所述蓋構件85的所述外螺紋部85s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株式會社三國,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株式會社三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826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觸摸控制式沐浴房
- 下一篇:金屬互連的形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