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消除熱連軋機靜態偏差值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07940.4 | 申請日: | 2012-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033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明(設計)人: | 榮鴻偉;周興澤;祝孔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37/62 | 分類號: | B21B37/62 |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 地址: | 2019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消除 軋機 靜態 偏差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軋機控制技術,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消除熱連軋機靜態偏差值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板帶軋機在每次更換軋輥(包括工作輥和支撐輥)后確定零輥縫位置的過程,稱之為壓下零位調整。零位調整過程中軋制力達到規定的值時,兩側(傳動側和操作側)的壓靠力差稱之為零位調整調平偏差值。零輥縫位置是壓下設定的基礎,而壓下設定的準確性直接決定了熱軋帶鋼的厚度精度;零位調整調平偏差值直接影響軋制過程的穩定性。因此,所有板帶軋機換輥后都要進行零位調整與零位調整調平。
目前,在實際調整過程中所存在以下問題:
1、靜壓過程的軋制力偏差值數據不夠準確。通過實驗得知,單次壓下與多次壓下的軋制力偏差值是不同的,對數據分析后我們發現原因在于軋輥在壓下過程發生細微移動,必須經過多次壓下后,軋輥才會移動到相對固定的位置,此時的軋制力偏差值才相對穩定。
2、靜壓過程的軋制力偏差值直接影響到后續零調的準確性,如不能有效的控制機架在靜壓狀態下的軋制力偏差值,將直接影響的后期零調后的軋制穩定性;
3、目前對于靜壓過程的軋制力偏差值控制,一般均采用直接二側軋制力調平的方式,對于機架在突發的異常情況下,無法準確的反映機架的實際狀態,影響的后期的軋制穩定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消除熱連軋機靜態偏差值的控制方法,能夠減少用于靜態偏差值控制過程中液壓缸兩側油柱的動作時間,同時通過對穩態油柱修正值的計算,實現了零調穩定快速的連續改進。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該消除熱連軋機靜態偏差值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A.在進行連軋機架的零調靜偏差值控制過程中,機架二側的油缸位置按最小控制,使得機架二側相對的輥縫開度為最大,并將機架輥縫打開位置所涉及的壓力傳感器置清零;
B.在精軋機架進行零調且機架處于靜態壓靠過程中,獲取靜壓時兩側軋制力偏差目標值和兩側液壓缸油柱偏差值;
C.結合實際帶鋼,確定穩定狀態下的軋制力偏差值所對應的液壓缸油柱偏差值,并直接加入兩側液壓缸油柱的給定設置,以減少在靜壓時兩側輥縫調整動作的時間;
D.確定靜壓時軋制力偏差預計值,并與軋制力偏差目標值進行比較,當偏差值量大于某個閥值后,修改機架穩定液壓缸油柱偏差值計算中的機架穩定液壓缸油柱動態修正值,并用于下次零調;
E.在工作側軋制力反饋值與傳動側軋制力反饋值的總和沒有達到目標值之前,軋機輥縫不斷下壓,隨著軋輥的接觸壓靠,軋制力上升至目標值,當兩側總和達到目標值,輥縫控制停止,不再壓下。
在所述的步驟B中,先對前一個計劃第X塊帶鋼的兩側液壓缸油柱偏差值和軋制力偏差值進行提取;然后結合前一個計劃第X塊帶鋼正常軋制過程中的兩側液壓缸油柱偏差值和軋制力偏差值為基準偏差值,計算在各機架軋制力偏差值。
其中,提取的液壓缸油柱偏差值為帶鋼頭部軋制后20s-30s時間段內的單點值
提取的軋制力偏差值為去除帶鋼頭部10s后直至帶鋼拋鋼前的軋制力平均值
式中
為機架軋制力偏差值平均值;
Fn為第N點實際軋制力偏差值;
n為軋制力采集的次數。
在步驟C中,所述的液壓缸油柱偏差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794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旋轉脫模式模具結構
- 下一篇:一種利用黑實檗木治療化膿性中耳炎的散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