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腔體積分析有效
申請號: | 201210005578.7 | 申請日: | 2012-01-10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224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發明(設計)人: | R.A.帕施尼克;D.威爾金森;G.徹斯基 | 申請(專利權)人: | 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美國密***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體積 分析 | ||
技術領域
本披露內容涉及部件的內腔的體積分析。
背景技術
載客和商用車輛可具有各種部件,其在制造該部件前可利用軟件建模。特別地,工程師可使用軟件來設計一個或多個車輛部件的物理特性的虛擬表示。而且,軟件可允許工程師觀察部件在虛擬環境中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方式。
發明內容
一種示例性計算設備包括主應用和分析工具。該主應用被配置為呈現接口給用戶且允許用戶修改部件模型。部件模型包括車輛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三維表示,且具有至少部分地限定了內腔的虛擬殼體。分析工具被配置為產生表示內腔的實心體,和計算實心體的體積。分析工具還被配置為確定該內腔是否由部件模型的虛擬殼體劃界。
確定車輛部件的體積的一種示例性方法包括加載部件模型至主應用中,確定內腔是否由虛擬殼體劃界,和如果該內腔由循殼體劃界則產生表示該內腔的實心體。而且,該方法包括確定實心體的體積。
附圖說明
圖1是配置為確定車輛部件內使用的流體的體積的示例性系統的示意圖;
圖2示出了示例性部件模型的橫截面視圖,其可被用于圖1的系統中;
圖3示出了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可被系統用于基于部件模型確定車輛部件中使用的流體的體積;
圖4示出了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圖,其方法可被計算設備設施以確定內腔是否由部件模型所代表的車輛部件的殼體劃界;
圖5示出了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可被計算設備實施以連接部件模型的子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了系統100,其能基于部件模型確定被各種車輛部件使用的流體(例如,油、冷卻劑、空氣等)的量。系統100可采取許多不同形式且包括多個和/或替換的部件和設備。雖然示例系統100被示出于附圖中,但是這些附圖中示出的部件不是限制性的。實際上,附加的或替換的部件和/或裝置可被使用。
系統100可包括計算設備105,其被配置為訪問部件庫110和執行主應用115和分析工具120。系統100可被用于對部件設計和建模,該部件可被用于任意乘客或商用汽車,例如混合動力車輛,其包括插電式混合電動車輛(PHEV)或增程式電動車輛(EREV),燃氣動力車輛、電池電動車輛(BEV)等。
計算設備105可包括輸入設備125和輸出設備130以與用戶交互,例如軟件工程師或開發人員,從而用戶可設計和生成各種車輛部件的計算機模型。輸入設備125可包括任意設備,其允許用戶提供信息或命令給計算設備105。輸入設備125可包括例如計算機鼠標和/或鍵盤。輸出設備130可包括任意設備,其被配置為呈現信息給用戶。由此,輸出設備130可包括顯示屏或計算機監視器,例如液晶顯示(LCD)屏。
計算設備105可被配置為使用任意數量的計算機操作系統且通常包括計算機可執行指令,其中該指令可由一個或多個計算機執行。計算機可執行指令可由利用各個熟知的編程語言和/或技術(包括但不限于JavaTM,C,C++,Visual?Basic,Java?Script,Perl等中的一個或其組合)建立的計算機程序編譯或解釋。通常,處理器(例如微處理器)接收指令,例如從儲存器、計算機可讀介質等,且執行這些指令,由此執行一個或多個方法,包括這里所述的一個或多個方法。這些指令和其他數據可被利用大量已知的計算機可讀介質儲存和傳輸。
計算機可讀介質(也稱為處理器可讀介質)包括任意非暫時(例如有形的)介質,其參與提供數據(例如指令),該數據可被計算機(例如通過計算機的處理器)讀取。這種介質可采取許多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非揮發性介質和揮發性介質。非揮發性介質可包括,例如光學或磁性盤和其他持久儲存器。揮發性介質可包括,例如動態隨機訪問儲存器(DRAM),其通常構成主儲存器。這種指令可被一個或多個傳輸介質傳輸,包括同軸電纜、銅線和光纖,包括電線(其包括連接到計算機的處理器的系統總線)。計算機可讀介質的通常形式包括,例如軟盤、柔性盤、硬盤、磁帶、任意其他磁性介質、CD-ROM、DVD、任意其他光學介質、穿孔卡、紙帶、任意其他具有孔圖案的物理介質、RAM、PROM、EPROM、FLASH-EEPROM、任意其他儲存芯片或盒、或計算機可讀取的任意其他介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557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