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家蠶質型多角體病毒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004704.7 | 申請日: | 2012-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599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吳萍;郭錫杰;李龍;陳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Q1/70 | 分類號: | C12Q1/70;C12Q1/68;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樓高潮 |
| 地址: | 212003***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家蠶 質型多角體 病毒 熒光 定量 pcr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一種家蠶質型多角體病毒(BmCPV)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屬生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家蠶質型多角體病毒(Bombyx?mori?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BmCPV)屬呼腸孤病毒科(Reoviridae),是危害養蠶業的主要病原物之一,給生產上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BmCPV病毒粒子直徑約為50-65nm,形狀呈正二十面體,具有獨特的單層衣殼結構。基因組由10節段雙鏈RNA分子組成,目前把質型多角體病毒按照電泳遷移率的不同分成14個電泳型,BmCPV屬I型。其宿主域主要是鱗翅目,雙翅目,膜翅目和鞘翅目等昆蟲。BmCPV專一性感染家蠶中腸上皮細胞,感染了BmCPV的家蠶中腸上皮細胞的主要細胞器均發生顯著病變。家蠶表現為發育不良、體形瘦弱、行動呆滯。隨著病程的推進,在中腸后部可看到白色的褶皺,這是家蠶質型多角體病的典型病癥之一。中腸乳白色的病變是家蠶質型多角體病肉眼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
目前對家蠶質型多角體病的防治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生產上主要以預防為主。家蠶病毒病的診斷技術相對落后,主要通過對典型癥狀的肉眼判斷為主。雖然,也有學者嘗試利用其它諸如血清學方法、酶聯抗體-ELISA法、膠乳凝集反應和單克隆抗體法用于家蠶病毒病的診斷,但這些檢測方法有的準確性低、有的無法定量,有的操作煩瑣等,均沒有形成體系化、穩定化的檢測方法,很難在實際診斷中推廣應用。經對現有發明專利檢索發現,劉吉平等(專利號:CN102154522A,2011年)采用常規PCR方法檢測BmCPV。常規PCR方法擴增后需電泳檢測,易造成PCR產物污染及環境污染,不能定量,且不適合高通量檢測。熒光定量PCR將常規PCR和熒光檢測相結合,儀器自動分析,高通量,無后續處理,具有高靈敏性、高特異性、重現性好,且可以對樣品中的病毒含量進行準確定量,已成為病毒檢測的重要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家蠶質型多角體病毒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本發明檢測靈敏度可達101個數量級拷貝的病毒分子,具有靈敏性高、穩定性高、可以定量,特異性好,假陽性低等特點。?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步驟如下:?
步驟一,以家蠶質型多角體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為靶目標,利用Primer?Premier?5.0軟件設計特異性引物,擴增目的基因片斷(SEQ?ID?No:1)。所述特異性引物為:?
正向引物:5′ATACAAGGTTGGCATTTCAGA?3’,?
反向引物:5′ACCGCCGTTAGGATAGTAGAT?3’。?
步驟二,構建含目的基因片斷的定量標準質粒,所用載體為pGEM-T?Easy;?
步驟三,提取樣品RNA,反轉錄合成cDNA;?
步驟四,實時熒光定量PCR擴增及標準曲線的建立。PCR反應體系為:95℃預變性3min;95℃15s,60℃1min,共40個循環。?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與RT-PCR相比,本發明的方法無需擴增后電泳分析,避免了PCR產物污染及制膠過程中的健康損害;本發明的方法具有靈敏性高、穩定性強、特異性好及可以準確定量等特點;本發明可同時進行大批量樣品的檢測,具有高通量性;本發明方法檢測范圍廣,在101-107拷貝范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檢測范圍可達7個數量級。?
附圖說明
圖1家蠶質型多角體病毒絕對定量的標準曲線圖。?
圖2家蠶質型多角體病毒熒光定量PCR擴增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下述實施例中所使用的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或按照制造廠商所建議的條件;所使用的材料、試劑等,如無特殊說明,為可從商業途徑得到的試劑和材料。?
實施例?
步驟一,設計特異性引物?
從基因數據庫中檢索獲得家蠶質型多角體蛋白基因序列(登錄號為AB003361),利用Primer?Premier?5.0軟件設計得到一條特異性引物,目的擴增片段為118bp(SEQ?ID?NO:1)。設計的引物序列為:?
正向引物:5′ATACAAGGTTGGCATTTCAGA?3’,(SEQ?ID?NO:2)
反向引物:5′ACCGCCGTTAGGATAGTAGAT?3’。(SEQ?ID?NO: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科技大學,未經江蘇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0470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