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479845.5 | 申請日: | 2011-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3581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01 |
| 發明(設計)人: | 劉淑丹;門永新;彭鴻;趙福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18 | 分類號: | B62D25/18;B60R21/34 |
| 代理公司: | 臺州市方圓專利事務所 33107 | 代理人: | 張智平 |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翼子板 支架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
背景技術
當今,汽車工業處于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汽車保有量大量的增加,交通事故逐年增加。隨著人們對生命的更加重視,對行人保護意識的逐漸提高,各國都出臺有行人碰撞法規要求。汽車翼子板是外觀件,是汽車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安裝在汽車的發送機罩左右旁邊(即前臉部分),位于輪胎的上方;它也是行人頭部碰撞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F在的汽車翼子板結構,由于造型和薄壁件設計要求的需要,使得汽車翼子板局部剛度很大,從而使得與行人頭部發生撞擊時,頭部傷害值超標,因其安裝結構的設計非常重要。
目前在汽車上的翼子板支架結構主要是將翼子板通過幾個支架與翼子板上邊梁連接,由此將翼子板支撐起來,滿足安裝要求。但這種結構易使得行人頭部在撞擊翼子板時,容易直接接觸翼子板上邊梁,使得頭部傷害值超標,從而不能滿足一些要求較高的行人碰撞法規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汽車翼子板安裝結構,所述汽車翼子板安裝結構可在一定范圍內起到碰撞吸能的作用,防止行人頭部直接與上邊梁撞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其包括一支架本體,所述支架本體具有一水平設置且與翼子板相連接的基部、及一由所述基部的一側向下傾斜延伸形成且與上邊梁相連接的支撐部;所述基部設有至少一貫穿所述基部的第一貫穿孔,所述支撐部設有至少一貫穿所述支撐部的第二貫穿孔。
本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通過設有基部及支撐部,且于基部上設有第一貫穿孔及支撐部上設有第二貫穿孔;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當行人頭部撞擊到翼子板上方時,所述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承受垂直方向的沖擊載荷。由于設置了第一貫穿孔及第二貫穿孔;且在這個方向上,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的承載能力較差,很容易壓潰變形,能夠在一定范圍內起到碰撞吸能的作用,防止行人保護頭部直接與上邊梁撞擊,導致傷害值過大。同時,變形時增加了碰撞的時間,減小了碰撞力,進一步減輕對行人的傷害。
在上述的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中,所述支架本體是一體成型的整體結構。將支架本體一體成型制成,不僅可節省成本;且在滿足強度要求的同時,還能夠在一定范圍內起到碰撞吸能的作用。
在上述的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中,所述第一貫穿孔呈圓形且橫向等間距排列。在實際應用時,可設置第一貫穿孔為長條形、橢圓形或圓形等其它形狀,且第一貫穿孔的個數和排列的方式也可根據需要而定。
在上述的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中,所述第二貫穿孔呈方形且橫向等間距排列。在實際應用時,可設置第二貫穿孔為長條形、橢圓形或圓形等其它形狀,且第二貫穿孔的個數和排列的方式也可根據需要而定。
在上述的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中,所述基部的兩端分別向下傾斜形成相對設置、且與支撐部相間隔的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分別與上邊梁相連接。設置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使得整個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更為穩定。
在上述的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底端向外彎折形成一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底端形成一第二定位部,所述支撐部的底端向外彎折形成一第三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及第三定位部分別焊接于上邊梁上,在實際應用時,也可通過其它的方式固設于上邊梁上。
在上述的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設有至少一貫穿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三貫穿孔。在實際應用時,可設置第三貫穿孔為方形、長條形、橢圓形或圓形等其它形狀,且第三貫穿孔的個數和排列的方式也可根據需要而定。
在上述的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中,所述第二固定部設有至少一貫穿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四貫穿孔。在實際應用時,可設置第四貫穿孔為方形、長條形、橢圓形或圓形等其它形狀,且第四貫穿孔的個數和排列的方式也可根據需要而定。
在上述的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中,所述基部設有至少一貫穿所述基部的安裝孔。所述基部通過所述安裝孔與翼子板相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通過設有基部及支撐部,且于基部上設有第一貫穿孔及支撐部上設有第二貫穿孔;從而在行人與汽車發生碰撞時,所述汽車翼子板支架結構容易發生變形,能夠在一定范圍內起到碰撞吸能的作用,防止行人保護頭部直接與上邊梁撞擊,導致傷害值過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汽車翼子板安裝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所示汽車翼子板安裝結構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47984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車車身后地板前板
- 下一篇:翻轉式地鐵座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