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頂蓋與側圍在前后方向的定位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120271366.4 | 申請日: | 2011-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1384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林林;施云翔;韓鋼強;王春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06 | 分類號: | B62D25/06;B62D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陽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黃澤雄;項京 |
| 地址: | 2012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頂蓋 在前 后方 定位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的安裝定位技術,特別涉及一種汽車頂蓋與側圍在前后方向的定位結構。
背景技術
在汽車安裝過程中,在總拼工位將汽車頂蓋安裝到側圍上需要一個定位過程。定位過程通常還分為兩個過程,第一個過程為機器人抓手與頂蓋之間的定位,此過程保證了頂蓋與機器人抓手之間的精確定位;??第二個過程為機器人抓手將頂蓋放置到側圍上的定位。本實用新型的定位結構僅涉及第二個過程。
目前,機器人抓手將頂蓋放置到側圍上時,傳統定位方式如圖1所示。機器人抓手1將頂蓋2放置到側圍(圖1中未示出)上時,機器人抓手1上安裝了前后方向定位工裝3,工裝3上有四個連接孔4與總拼工位上的側圍總成工裝(圖1中未示出)上的四個銷子5相配合,實現頂蓋與側圍在前后方向的定位。完成頂蓋放置到側圍上的定位后,開始焊接,焊接后的整車如圖2所示,圖中左前為車前方向,下面描述的圖的方向都與圖2方向一致。
這種定位方式不僅需要在頂蓋前后定位工裝3上設置連接孔,而且需要在側圍總成工裝上對應設置與連接孔相配合的銷子,因此工裝復雜、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頂蓋與側圍在前后方向的定位結構,以降低工裝復雜度和工裝成本。????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頂蓋與側圍在前后方向的定位結構,包括頂蓋外沿邊前端的可限位臺階和側圍外沿邊前端的可限位臺階;所述頂蓋外沿邊前端的可限位臺階和側圍外沿邊前端的可限位臺階,在前后方向搭界處重疊配合。
較佳地,所述頂蓋外沿邊前端的可限位臺階包括:第一上臺面、第一下臺面以及第一臺階面;所述第一上臺面與第一下臺面通過第一臺階面相連接,且第一臺階面與第一上臺面連接處具有第一上倒角,與第一下臺面連接處具有第一下倒角。
較佳地,所述側圍外沿邊前端的可限位臺階包括:與第一上臺面重疊配合的第二上臺面、與第一下臺面重疊配合的第二下臺面,以及與第一臺階面在前后方向搭界處重疊配合的第二臺階面;所述第二上臺面與第二下臺面通過第二臺階面相連接,且第二臺階面與第二上臺面連接處具有第二上倒角,與第二下臺面連接處具有第二下倒角。
較佳地,所述第二臺階面與側圍主體連接處設置有側倒角。
較佳地,所述頂蓋和側圍在所述第一上倒角與第二上倒角配合處具有細小縫隙,在所述第一下倒角與第二下倒角配合處具有細小縫隙。
較佳地,所述第一臺階面與第一上臺面的角度和所述第二臺階面與第二上臺面的角度相同,且為大于90度的鈍角。
由上述的技術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的這種汽車頂蓋與側圍在前后方向的定位結構,通過頂蓋外沿邊前端的可限位臺階與側圍外沿邊前端的可限位臺階在前后方向搭界處的無間隙重疊配合,來實現定位。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利用零件本身的結構特征來保證前后方向的定位,因此,無需在工裝上設計前后方向定位銷,簡化了工裝,降低了工裝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將頂蓋放置到側圍上的傳統定位方式示意圖;
圖2為頂蓋與側圍焊接后的整車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頂蓋和側圍連接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頂蓋與側圍連接部分A-A剖面與現有技術相應連接部分剖面對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這種汽車頂蓋與側圍在前后方向的定位結構,通過頂蓋外沿邊前端的可限位臺階與側圍外沿邊前端的可限位臺階在前后方向搭界處的無間隙重疊配合,來實現定位。
以下舉一個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施例的定位結構參見圖3,圖3的左側為頂蓋的連接部分結構示意圖,右側為側圍的連接部分結構示意圖。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頂蓋1外沿邊10的前端與側圍外沿邊20的連接部分設置了一個可限位臺階,該臺階包括:第一上臺面11、第一下臺面12以及第一臺階面13。所述第一上臺面11與第一下臺面12通過第一臺階面13相連接,且第一臺階面13與第一上臺面11連接處具有第一上倒角,與第一下臺面12連接處具有第一下倒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2027136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礦用車偏置駕駛室
- 下一篇:電力機車車廂及電力機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