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性化低成本道路路面結構化的道路和室外硬化工程在審
| 申請號: | 201110462901.9 | 申請日: | 2011-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127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于天慶;于士凡;韓若愚 | 申請(專利權)人: | 于天慶 |
| 主分類號: | E01C5/10 | 分類號: | E01C5/10;E01C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30008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性化 低成本 道路 路面 結構 室外 硬化 工程 | ||
技術領域:本創造發明是關于公路及室外地面硬化工程的建設方法,特別的是涉及道路路面的構筑以及道路路面下路基的處理。?
由于當代技術的飛躍以及人們生活質變,如何在工程設計上能有創造性的超越,既可以科學合理地大幅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又可以在工程設計的同時兼而考慮到工程設計者在當今更關注生態更關注人文建設的環境下,在設計上也應有肩負社會和諧或變良世界的更高追求和使命(在工程設計時提供人性化減少破壞生態的可行措施,提供可減少對參與建設人員硬性的限制條件,提供安全有可操作性可大幅降低成本的工藝方案,提供更為寬泛的構筑工程的施工方法,提供便于拓展創造人性化及改善人們價值觀的等更大價值的可能)。?
現代工程技術、工具、材料等的進步,已經具備了徹底顛覆缺乏科學理念長久停滯在慣性思維認識上,對環境生態破壞嚴重的按傳統工序筑路模式的必要條件。?
要達到創造性的超越,要顛覆傳統的道路構造以及構筑道路工序的模式,本發明的創造關鍵就是首先讓道路面層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結構性能(既不僅僅是讓道路面層可以在垂直方向承擔壓力,而且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承受拉力不被破壞的結構性能)。?
目前的道路建設及室外地面硬化工程,對于路面的構造做法或認識,都還沒有發現路面構造層水平方向如果具備了具有承受拉力破壞的結構性能,可以給道路的構造設計和道路原土路基處理等提供極大降低工程綜合性成本的可行措施以及創造人性化設計的便利。?
背景技術:鋪筑道路及室外地面硬化工程,無論規模及投資等等都關乎國家民生重大,如果有關于此有重大突破性創造設計,將會對國家進步及民生改善都會做出相當有益的促進,所以有必要在當今技術條件下挑戰或變革傳統設計思維模式和工程做法。?
以道路鋪筑為例,目前的設計認識主要是針對道路承受車輛過載壓力計算而設計,即針對道路的路基和路面的鋪設都是以按層分步的墊層式的方式(原土層、基礎層、碾壓層、水穩層、初裝層、鋪裝層、路面層)設計的,所有原土路基處理工序也都是以分層分步大面積全范圍全路面碾壓的方式去開展施工的(路基的原土層處理密實的方法是針對全面積整個范圍的處理方式),所有路基原土層以上的人工填筑層都是采用對環境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人工加工或加工廠級配的工程材料鋪筑的,所有人工鋪筑層和面層一旦破壞都很難或無法二次直接回收利用,所有人工填筑層如果棄用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
目前這種工序和工程做法,以及其技術上有關人工填筑層拌合工藝的進步及其實施過程中的機械化的先進高效,都會隨著公路的等級或質量的要求加大人工鋪筑層的成本,所有人工鋪筑層一旦因為其下的原土層軟弱等原因導致失效,那么其道路的整體就會遭到破壞(路基以上的構造不具備抵抗塌陷破壞的結構性能),所以對于目前道路上人工鋪筑層以下的原土路基,其每一處都是干系著道路質量和耐久性的關鍵因素。?
對于任何道路,從廣義上認識都是指建造在原土路基之上的,所以對于原土路基的堅實程度是保證道路工程質量及耐久性的基石,但是對于全面積施工的公路,我們現在的做法很難確保每一處路基下原土的碾壓或夯實都能均勻一致(有足夠的承載力),所以目前的做法是選擇加大投入人工鋪筑層的技術措施得以達到公路的高等級質量要求,特別是對于水穩層鋪筑的厚度及防止雨水滲入原土路基的工藝要求,更是成為道路堅實及耐久性的關鍵工序。所以導致如此,主要原因是基于目前道路的面層構造沒有如上所述的結構性能。?
加大投資成本對于差異性不可避免的原土路基而言,具體實施過程中這種全范圍全面積密實碾壓的做法,其實很難達到理想設計的要求(目前的每一處都面面俱到的夯實碾壓的處理做法不很科學合理);加大投資成本對于所有一次性人工填筑層而言,都是更多地制造了對環境破壞的因素,因為人工填筑層的集料都來源于自然資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于天慶,未經于天慶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6290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